师生风采

【教学质量管理年系列专访】

第二届教坛新秀专题报道(四)——成果为证,潜心育人

添加时间:2013-11-26 12:12:00 来源:新闻中心 记者:王丽 通讯员:教务处 李东红

   编者按:教师,踏上三尺讲台,以其知识的渊博与生命的激情,滋润和温暖着每一名学生。在第29个教师节前夕,学校评选表彰了第二届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我们将推出系列专题报道,以展现我校教师崇高的师德风范、精湛的业务技能和追求高尚的人格魅力。
   点击链接查看第二届教坛新秀专题报道(一)——以爱为本,润物无声:
http://www.imau.edu.cn/show.php?contentid=7970
   点击链接查看第二届教坛新秀专题报道(二)——以教为业,持之以恒:
http://www.imau.edu.cn/show.php?contentid=8033
   点击链接查看第二届教坛新秀专题报道(三)——创新为基,用心育人:
http://www.imau.edu.cn/show.php?contentid=8366

   教学成果奖励,是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肯定,更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我校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性,利用学校宝贵资源和研究平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钻研探索、潜心育人,取得了优异成绩。

注重专业建设,成果颇丰

   白云莉,副教授,现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系主任,负责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以及专业相关的课程建设和网络实验室建设、维护、管理等工作。自1998年来到原内蒙古农牧学院计算机系任教至今,在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从2000年至今,参与国际先进的计算机学科的各类培训、进修达10余次,2001年获得CCNA网络工程师和CCAI网络学院认证教师资格,2008年度获得全国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十年教学突出贡献奖。她于2002年率先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采用英汉双语教学。她积极参与计算机网络、形式描述技术及建模、验证方法、测试方法、Petri网理论与应用的科研研究。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国内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她主持的“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模式改革”项目,获得2008年度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以及参与建设的“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团队”,在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和校级教学团队。因出色的专业建设成果,她获得了学校组建十周年突出贡献奖,并先后获得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高爱武,副教授,食品科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包装工程教学系主任。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及包装工程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作,承担多项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食品科学研究进展》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她积极探索完善专业学科建设,主持编写了《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厂设计》一本、二本、项目生及英汉双语授课的教学大纲,以及《食品工程原理》多媒体教学及实验课件建设、《食品工厂设计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校级教改项目,并将试点改革的教学模式推广应用;参与编写《食品工程原理》、英文版《食品工程原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英文教材的修订;参与建设的《食品工程原理》于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参与完成的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双语(英、汉)授课课程组建设与实践”,获2004年度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她还主持1项内蒙古自然基金项目,参加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多篇。她的专业课程在校级教评中多次获得优秀,尤其是她所承担的《食品工程原理》,在2002年、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课程试卷和听课课程均获得好评。她不仅出色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还荣获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青春,中共党员,副教授。从 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坚守在体育教学第一线,积极实践探索,勇于创新,承担了田径、篮球、排球、健美操、游泳、滑冰、三路长拳、24式简化太极拳等多项体育必修课的教学任务,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从2007年至2012年度,连续六年年终考核为优秀。尤其在太极拳教学方面,以其独特创新的教学方法,受到相关评估专家的好评,并从2005年至今蝉联校级“太极拳”教学比赛冠军。她结合体育学科趣味性强、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的特点,认真备课,让学生学会体育知识的同时,提高了鉴赏体育的能力,实现了寓教于乐。她研究探索将专业知识融入到科研建设中,于2011年主持的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项目《我区速度赛马项目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荣获优秀项目奖。撰写的论文《内蒙古自治区速度赛马项目发展现状的分析》荣获中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主持自治区级和校级课题项目3项参加项目4项,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共发表18篇论文,主编参编教材近10部。先后被评为学校优秀女教职工、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注重教研结合,成效显著

   格根图,中共党员,副教授,草业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了沙地实验室副主任、牧草教研室副主任,协助学院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本科学分制改革、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点特色学科建设等多项工作。从教15年来,主要从事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用蒙汉双语为草业科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讲授了《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学》、《草产品质量检测学》、《牧草学》、《野生植物资源学》、《草产品加工原理》等课程。针对专业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将科研结合到教学中,多方搜集资料主持开发了《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学》蒙汉双语多媒体课件。2005年至今,主编、参编多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为了加大教研结合力度,提升特色专业水平,2012年主持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牧草饲料加工贮藏学》,倡导并参与了校级教学团队“草产品加工与检验检疫教学团队”。主持和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自治区科技厅及相关厅局科研项目,参与登记自治区牧草新品种1项。依托科研工作的积累,主编、参编出版了6部专著,发表相关科研论文50余篇,参与发布行业标准2项。除了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以外,还指导了1名蒙古国硕士研究生。先后获得“内蒙古地区牛羊快速育肥牛羊植物性复合饲料添加剂研制”等4项科研成果,内蒙古自治区科学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自治区第八届青年科技奖,多次被评选为学校优秀班主任。

   李为萍,中共党员,副教授。从教以来,主讲《土力学》、《基础工程》,积极探索教学与科研的契合点,将科研成果积极运用到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她将主持科研项目所获得的知识储备设计到校级精品课程《土力学》课程、优秀网络课程《土力学》课程的建设中,主持1项校级教改项目,取得实效。她主持国家和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参加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在本领域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水利部“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校级自编教材3部。2012年度全国农业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报告特等奖,2013年度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学论文大赛二等奖。她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丰富成果,在教学中同样得到充分肯定。先后荣获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学校第六、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一等奖,第三届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多次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事实证明,我们的教师以爱为本、以教为业,创新为基、成果为证,展现了农大教师的师德风范、教学水平,为农大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他们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进程中,坚定信念、不断前行,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大学而勇创佳绩。

 

责任编辑: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