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舞兴趣之翅遨游于梦想云端 动态度之韵幸福在成功彼岸 ——访博士生导师云兴福

添加时间:2010-12-21 11:32:32 来源: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讯(记者:太玉鑫)冬日的下午,正午仅存的温热消尽在朔朔寒风中,周遭尽是萧瑟枯败,然而一切就那么突然的被拉回到了九月的艳阳天,一切寒冷如潮水般消退在彼岸。
    轻轻叩开云兴福老师办公室的门后,一个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发邮件、接电话、查阅资料···环顾四周,没有豪华的设备、昂贵的装饰摆设,在并不宽敞的空间里却有秩序的陈列着书柜、沙发、办公桌、电脑。
    “让你久等了,我们开始吧。”云兴福老师抖擞精神,轻松一笑,仿佛刚刚紧张忙碌的工作节奏不曾有过,宛若一切刚才一直在忙着处理的事务不曾有过。纵然这次采访无疑给他原本忙碌的工作又增几分重任,然而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依旧认真对待,耐心配合着记者,全然没有官架子,他略显沧桑却温和大度的微笑中却掩饰不了那略带疲惫却智慧的眼神;微微发福的身躯、精神干练的黑色外套,构架了一个看似平凡却饱含智慧的人——曾任我校农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云兴福。
            “我是农民家庭的孩子,对农业有着说不出的感情”
    采访从云兴福老师踏上农业之路开始谈起。农业虽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真正愿意涉足、敢于把一生的执着交付给农业的人却少之又少。当无数人拥挤在热门行业、领域中,渴望加快成功和致富的步伐时,农业方面的工作在当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面对如此之大的就业压力,记者好奇于云兴福当初的选择。而他只是面带微笑,轻描淡写的说到:“我是农民家庭的孩子,对农业有着说不出的感情。”一句朴实却淡然的话语中却饱含了一个农民子弟对于农业的热爱与执着。
                   报考农业院校本就他的兴趣所在
    农业是国家的命脉,农业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只有农业健康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选择内蒙古农牧学院,为的只是让更多人能有饭吃、不挨饿。丝毫没有华丽色彩修饰过的口号,有的只是对于农业的热爱。选择了很多人都不曾、亦不想尝试的道路去拼搏,从此,云兴福老师的人生与农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由于报考时服从专业调剂,云兴福老师没能分配到他自己钟情的农学专业,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农业知识学习。他说:人生路上,或许你不能选择学习什么,却可以选择学好它,然后,让它在你的生命力得到升华。他回忆,本着蔬菜学这一应用领域更贴近寻常生活,他大三的选修课毅然选择了蔬菜学,那是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触到蔬菜栽培和增产技术。“蔬菜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活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息息相关。”一些人的选择未来博取功名、发家致富,而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着默默为社会做一些实事儿,即便这类工作很少有人问津,然而社会也更离不开这“一部分人”——云兴福老师便是这“一部分人”之一。
    当云兴福老师被问到有些人认为蔬菜学前景茫茫,认为转基因可取而代之时,他果断而坚决的摇摇头,他说:“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蔬菜业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蔬菜收入居前列,四亿多亩耕地的种植亦不容忽视。我国在解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向周边国家出口蔬菜,这不仅是增加外江的优异选择,更是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与合作的良好途径。”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无论什么事,若想真正融入其中,不仅需要坚实的知识储备做后盾,更需要拥有一颗统观全局、高瞻远瞩的心,一份长久的坚持。云兴福老师对蔬菜领域的关注,博至宏观,深入细微之处。他说,种植一亩蔬菜约等于12、13亩大田农作物;拓宽蔬菜栽培、发展蔬菜高技术更易于解决农民的增收、致富需求,亦是反映人民群众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云兴福老师的选择,是惠及众生的选择,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选择。选择可以有很多种,你可以选择索取,亦可以选择奉献;你可以选择在他人的质疑声中倒下,亦可以选择在兴趣与勇于坚持自我的信念中站起。选择后者,你会欣然发现你的世界更加高远。
                       科学技术是时代的推动器
    云兴福老师说,技术在蔬菜培育方面有着关键作用。当记者对技术引用和推广发展有所忧虑时,他坚定的说:“在蔬菜栽培领域,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只是跟在别人后面畏手畏脚、死板硬套,那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一切研究都将举步维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掌握技术,才可以在科研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无论在什么领域,必须有自己的内涵和特色,才不会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被淘汰出局。为了自己能够真正掌握蔬菜增产等技术。云兴福老师不止步于理论知识和实验室、他积极创造机遇,抓住一次次机会,先后参加了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和主持完成自治区攻关、自治区人才基金、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共计12项。通过这些砺炼,云兴福老师在理论、实践能力方面都得到以最大的提高和发展。说起实践,他深有感触,如果说学习是构成人生之路的基石,那实践则是脚下之路,实践的多少决定你今后的路能否能走好、走远。
    云老师从生产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寻找问题,通过这些生产生活的现实存在问题拓展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从实际出发,联系当下,他真正一次次感受到这门应用性学科的魅力,更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他谈到:“应用型学科很具体相关项目研究讨论课题都需要实践,蔬菜的生产发展更离不开实践,在实践中才能更了解生产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问题,反过来更利于发掘科学研究的方向。”他笑着说,自己了解掌握还远不足使一个领域迈进,为此,云兴福老师多年来,积极深入到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组织农民开展关于蔬菜栽培知识、高产实用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从农民的生产需要的实际出发进行具体指导。农村条件较差、受教育较少的农民学习掌握技术技能并非易事。有些知识很浅,讲过,农民可能不懂;有些技巧,培训过,农民或许还是一头雾水。这让人苦恼的现状下,云兴福老师从未想过放弃。他说,或许农村条件恶劣,农民受教育水平低,但他们都是渴望学习、获得实实在在的、能提高自己蔬菜质量、产量的技术技能。“农民真的很高兴,很欢迎我们给他们做培训,热情啊,特别高涨。”他回忆说,在农村对农民的培训中,常常是刚刚讲完没时间休息的时候就被热情急切的农民“拽”到在家菜地前,希望他做“实战指挥”,请他分析菜地的状况和存在问题……一片又一片地,一户农家又一户农家,作为农学院院副院长的他就这样,在不抱怨的坚持中,在满腔奉献热情的支持下,在毫无报酬的奉献里,一年又一年,深入农村,不厌其烦、不知疲倦的把抽象复杂的知识、技术以自己幽默宽浅的话语讲授给一批又一批农民。虽然云兴福老师说这是他应该做的,可是,记者认为——他在无形中为一个有一个农民打开一扇获取正确好用的在配置是的窗,默默的为一户又一户农家攫取增产增收的机会和时间。“当我看到农民朋友热情的满载渴望的想要获取栽培技术的急切和真挚,我知道,我可以成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欢欣鼓舞,一个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多人。”云兴福老师满足的笑容中有着沧桑艰辛的岁月刻下的痕迹,却是如此富有魅力。将曾经的选修专业变为终身的事业,仅因兴趣和坚持,搏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湛蓝天空;因一份责任,深入到许多人恨不得脱离的地方——农村,给农民带去技术与希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谈到他如何调动大家的热情学习蔬菜栽培学专业时,云兴福老师爽朗的笑道:“我的课,大家很爱听!”是的,他把严肃抽象的蔬菜知识融入学生们关心的话题中,他经常会用同学们感兴趣的蔬菜美食、蔬菜保健等趣味知识做切入点,从日常生活中来,到专业知识中去,在回归到试产生活中去。他喜欢用轻松有趣的方式交流、讲授,使学生在快乐和兴趣的驱动下学习专业知识,而不是被迫学习;他希望学生在专业知识中看到真真切切生活的影子,而不是空洞抽象的理论。他说,学生们最担心的不是能否掌握好专业知识,而是忧虑自己所学是否真正能适用于生活、特别是生产实践。他们渴望多实践。而由于我校条件有限、城市日益扩建,学校距离农村和蔬菜生产农户越来越远,学生可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云兴福老师煞费苦心,在课堂上,他尽量把自己多年深入农村实践的过程、从事大型科研项目的收获细化,穿插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中,并积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在实验室等环境下进行讨论、研究。他说,加强实验设施改造,扩大教师与生产部门的联络、沟通、合作,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考虑周密的云兴福老师,一次次为学生争取到来之不易的实践机会,为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而提高他们生产实践的能力。他呼吁:“只有导师乐于实践、坚持实践,并与相关生产部门多多交流联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才能真正有所拓展,才能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为学生争取到实践机会。”正是云兴福老师不拘泥于理论、丰富的实践阅历和一颗满怀热爱的心才使他在教学过程中挥洒自如,亦让更多的同学走进蔬菜栽培学。一位优秀的导师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一位成功的导师可以让学生爱上所学、深爱自己的专业。如今,云兴福老师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超过50名、农业推过硕士超过10名,目前培养的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以上等等。骄人的成果背后,是云兴福这位兴趣导师的背影。采访之时,一位女学生敲门而入,从她激动的话语中,记者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女士是云兴福老师曾带过的博士生,在他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指导下,这名女生在相关科研领域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取得成功,马上要去北京了,特意赶在临行前前来拜望。云兴福老师爽朗开怀的与她握手“你成功,作为导师的我应该帮你庆祝,只是最近忙不过来,以后有机会吧,祝你一路顺风。”他质朴简单的话语却如此动人和弦···
    有人说,大学的老师多把学生放置完全自由的境地,大学的老师把讲课当作任务——麻木、木然,至于学生是否在听、能否听懂都充耳不闻、视目不见。可记者却在这次采访中似有感悟——在如此自由的大学生中,依然会有一些导师——倾其所有传授专业知识,更以自己的智慧付出所作所为影响着学生,是你的头脑和心灵成长,使你的内心满是拼搏向前的热血——云兴福是这样的导师,导智慧之师,导坦途之师。
                           态度决定命运
    人生旅途中充满泥沼挫折,只有心怀激情和目标,才能一路前行,终见之后的烂漫白花;人生像行驶于大海上的风帆,有波涛汹涌,有风云变幻,只有端正心态善于自我调节,终能抵达成功的彼岸。云兴福虽成长于农民家庭,可他的目标和梦想却翻山越岭,穿过高楼荒野,通往成功的巅峰。从农学学士再到跨专业的蔬菜学硕士亦或现任的我校农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他前行的足迹从未停滞。身兼数职,教学、科研、财务,他将各类工作在有限的时间中安排得有条不紊。什么时候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什么时候科研研究,什么时候到农村去...如此任重,可他从未想过放弃。“我的工作涉及范围广、多而重,但可以多利用休息时间啊,大家休息的时候我可能还在忙,很紧凑的。”他微笑着说,他把所有要做的事情按轻重缓急列入每天的规划中,最忙的时候,在副院长办公室的他,来不及到实验室,便在这里一边忙财物,一边和学生讨论科研项目,通常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完成很多不同领域的事情。有时候一整天都要为学生授课,晚上研究科研项目、处理学院的相关工作,然后白天继续代课……即便如此,眼神中有着难以抹去的疲倦的他激情洋溢、兴致勃勃的为学生带来生动的蔬菜学教授。他说,虽然说我去发展蔬菜栽培领域的条件有限、有些周边地区可以说是条件艰苦,但是只要我们摆正心态,你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改善条件、创造条件,以一颗乐观积极的心看待一切,记住,永远不要抱怨,报怨是一点儿用都没有的。这就是云兴福老师,过尽千帆、处之淡然。谈及他获奖无数的经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等,云兴福老师摆摆手笑着说:“这些都是过去式了。是在我年轻的时候的旧事儿啦,哈哈。”他把成功看作一次鼓励,然后平静的继续前行。是啊,只有卸下成功的光环,视成功为过去,才能放下包袱、无所顾虑,取得下一次胜利。
    采访接近尾声,当记者提出请云兴福老师分享成功经验时,他的笑容中添了几分严肃。“第一,树立远大目标,这样才能有动力、充分运用有限时间做更多的有益的事情;第二,工作必须有计划,否则,当很多事情如潮水般涌向你时,你会方寸大乱;第三,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勇于坚持并抱以兴趣。”金玉良言,记者在受益匪浅的同时仿佛看到云兴福老师在繁忙中的拼搏,在劳累中的坚持。正如他所言,他没有什么休息娱乐,偶尔有时间就看看新闻。
    时光流转,不足一小时的采访却是记者走进粲然、走进记者、走进智者的灿烂温暖的一生。
    人生,因选择兴趣而改变;目标因执着坚持而渐然实现;笑看云卷云舒、运筹帷幄;
    有一种态度,是胡杨倒而不死,死而不朽的豁然大度。衷心希望云兴福老师在蔬菜栽培的天空再掀风潮、宝刀不老;益寿延年,快乐每一天!(编辑:张南)
 
                                            
 
 
责任编辑:赵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