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第三届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朝伦巴根教授

添加时间:2008-03-26 19:22:00 来源:新闻中心 实习记者:张冬梅

  有这样一个人,他生于内蒙古,毕生又奉献于内蒙古;有这样一个人,他宁静“志”远且又雷厉风行;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人师表而又德高望重……他,就是我校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朝伦巴根教授,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获得者之一。
朝伦巴根,男,蒙古族,1940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1965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农田水利工程系。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水文水资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他是我区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选候选人。朝伦巴根教授忠诚党的教育、科技事业,勤勤恳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1980年至今他曾获国务院、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15种各级各类大奖。
“朝伦巴根老师是我们大家都很敬仰的人,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平日里我们都称他为巴老师。巴老师已是年近花甲,却

还是兢兢业业的为教育事业奉献着。作为他的学生,我想可以用三句话来高度的概括:做人的楷模,授业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和巴老师在一起会让人觉得特别的亲切。记得第一次我跟着师兄师姐去听研究生的课程时,有些胆怯,因为那时的我还不是研究生。巴老师一进教室看到坐在第一排的我,幽默地说了一句“Today , we have a new comer .”我们大家都笑了。我心里的紧张害怕都被巴老师的亲切微笑所取代了。巴老师的FORTRAN是全院最棒的。我告诉巴老师我想学FORTRAN,巴老师就帮我找教材,还常常辅导我,他对我们的关怀就像一位慈父。”研究生刘文婷提起自己的导师,言语中充满钦佩。
这位蒙古族的老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神”,穿着大方干净,举止干练精神。巴老师坚定有力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做学问之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力量!

  

  一 、 一切科研都是为了人民

  朝伦巴根教授三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勤奋耕耘,潜心研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长期从事水资源勘探、评价、规划、管理领域教学、科研、生产工作,主持完成了“荒漠草原地下水资源评价管理于保护对策研究”、“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系统”、“通辽地区水资源系统动态评价与管理模型研究”等五项国家及自治区重点项目。现主持“黄河内蒙古段防凌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京蒙沙源区固沙植被建设中的水资源优化配备研究”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通过多次考察,朝伦巴根教授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牧区、沙地多处找到地下水富集带,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与配置,按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建设了井、田、草、路、林、电六配套的阿拉善盟巴音、白音查干等15个面积为1万亩到5万亩的饲草料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模式在当前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起到了示范作用。特别是察哈尔滩2.1万亩饲料基地,年均生产饲料420万公斤,饲草1500万公斤,几十年长盛不衰。使基地周围七个苏木牧民人均收入由80年代初50元增加到现在的3000元,不仅提高了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荒漠草原抵御较大沙尘暴的能力。又如,在袭击北京的沙尘暴发源地——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建立的“崩崩山节水高效万亩草库伦示范区”,通过打井修塘坝,种树种草,微喷灌溉,创造了在浑善达克沙地种玉米亩产粮、青玉米秸秆达一万斤,严重退化草场人工牧草亩产360公斤新纪录。该示范区已成为目前正在启动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生态屏障建设项目的先导工程。2000年朱镕基总理视察后给予很高评价。

  

  二 、 把握科普工作主旋律,为民办实事

  1997年,朝伦巴根同志调自治区科协任党组书记、主席。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自治区中心工作,结合科协的工作实际,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明确提出搞好科普工作的主旋律是抓好经济与技术结合,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他团结组织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农村牧区大力普及推广适用技术,抓农村、牧区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园、科普示范县的建设。在全区开展优良品种试验示范100余处,建立示范基地面积300多万亩。推广农牧业实业技术项目50余项,推广面积500余万亩。为推广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示范作用,朝伦巴根承办了三届由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主办的全区农村牧区工作现场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建议。


  三 、授业启心智,教书更育人

  作为一个教师应做的不仅是挖掘,并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朝伦巴根教授就做到了这一点。据他的学生们介绍,巴老师在讲授《工程项目管理》这门课程时,源于实践,超越书本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所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信息,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融会贯通多种学科的功底,让学生们感受到一名学者“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的高贵品质。
在生活中,朝伦巴根教授又是学生们的益友。他为人善良热情,有很多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因家庭贫困无法攻读硕士,巴老师慷慨的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资助他们,使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业,却完全不要任何回报,并时常鼓励学生:“搞研究时必须充满信心,秉持超人毅力,漠视一切困难、挫折与失败。要沿着自己认准的道路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地做下去,直到取得成功!”
从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三十七年来,他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在教学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谓桃李满天下。自87年以来培养12位硕士生、2位博士生,目前仍带5名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
朝伦巴根教授谦和朴实,身上没有一丝功成名就的虚荣和矫情。他睿智而风趣的谈吐,厚重而传奇的求学经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伟大的教师都在用灵魂教化别人,用品德让人铭心难忘,朝伦巴根教授身上就具备了这样的育人风范。
朝伦巴根教授的台历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学真本事,做踏实事。”教好课的教师是好老师,朝伦巴根教授就是在用自己活跃的学术思想、丰硕的学术业绩、闪光的思想品位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

责任编辑:米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