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教学质量管理年系列专访】

清水芙蓉,淡雅盛开——记校史展览馆学生解说团团长楚琦

添加时间:2014-05-12 18:21:52 来源:新闻中心 记者:张猛 摄影:杨康 檀璐

    走进校史馆的大门,一张清纯的笑脸如一缕和风轻轻吹来。她就是楚琦,现任校史展览馆学生解说团团长,经济管理学院2011级会计项目6班心育委员。两年多来,这缕和风吹进一位又一位参观者的心中。记者顿感,楚琦好似一朵出水芙蓉清新淡雅,绽放在青春的舞池。
    “其实我就是不想让自己落下,在大一时,想多参加一些活动,锻炼自己。”大一那年,对楚琦来说,忙碌而难忘。她作为班级心育委员,带领全班同学参加心理话剧大赛、DV剧大赛;进入校园广播站,主持“阳光清晨”节目……而最让她难忘的,还是进入校史展览馆学生解说团。说到当时“入团”的经过,她的脸上又泛起微笑,思绪飘到了两年前。
    “进入校史馆解说团,是一次偶然。”当时已经是校园广播员的楚琦经广播站一位学长的介绍,报名参加校史馆学生解说团的答辩,也开始了解说员的“生涯”。“记得很清楚,答辩是在一个星期日下午,参加答辩的人排了一条长龙。经过三轮答辩,能够留下的都很不容易。”记者了解到,学生解说员的选拔要求很高,形象、反应、普通话、记忆力等多个方面都要作为参考条件,所以,最终能够胜任的凤毛麟角。楚琦,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10月31日,楚琦为孙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成员作讲解

    “成为学生解说团一员的时候,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按照培训老师的要求,每位解说员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背完满满五页多达3万字的讲解稿。那几天,行走在校园的人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身影——无论是在课间,还是在去往教室的路上,嘴巴都停不下来的白白净净的女孩。“现在,这些讲解词,我已经熟悉到哪怕听见别人无意说出稿中的一个词,自己马上就能把稿子上这一段背出来啦。”她笑谈,“这不过是作为解说员的基本功。背稿子的工作,年年都要进行。多年来,在我们中间形成了一个词——‘泡’馆儿。只要一有时间,解说员们就去校史馆‘泡’馆儿,生怕自己掉队。”身为第六届校史馆学生解说团团长的她,在自己参与新解说员培训时,也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和老队员们一起每天陪着新成员们坚持“泡”馆儿、反复练习、不断提高。
    “学校在发展,校史馆展板的内容也在年年更新,我们的解说词也就随时调整。”说起60年校庆的那年暑假,在她眼中,宛如昨日。“校史馆建成于2008年,2012年的校庆又再次修改布展。由于我家就在呼和浩特,校庆前的暑假我每天都来馆里,打扫卫生、协助换板……能做的,什么都主动做。”而这一切,楚琦都是心甘情愿,仿佛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一天不在,心里就不踏实,生活就像少了些什么。校庆期间,解说团的每位成员也都开始了最忙碌的生活。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加,所有解说员都随时待命,准备迎接一批又一批来宾。从早上7:30到晚上10:00,大家根据课程安排调整值班表,有时一下课就匆忙赶往校史馆,迅速换好服装,准备好每一个细节,只为用最好的讲解、最短的时间、最美的微笑让走进校史馆的每一位参观者能够深深感受到农大的历史、农大的精神。

 
2012年9月9日,楚琦(右三)与解说团成员于校庆庆典前夕在校史馆留下珍贵合影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老师平日里常说的这句话就像矢志不渝的信条一样,时刻提醒着楚琦。农大校史展览馆,作为内蒙古大学生德育基地,无疑对解说员的素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使命,也是我的光荣。”而这样的故事,在解说团中还有很多很多。“我深深记得,有一次,突然接到解说任务,我打电话给一位解说员,听到任务后他二话没说,赶到校史馆出色地完成了讲解。事后我才得知那时候他刚刚去浴池洗澡,还没有洗完就连忙穿好衣服飞奔到校史馆。”或许也正因为这样,解说团的成员们情同手足,“大家见面就像家人一样亲切。”爱团如家,就是楚琦始终奉行的原则。
    把校史馆解说团管理得井井有条的楚琦,在自己的学习上也毫不含糊。会计专业的她,多次考取班级第一名。上学期,她又成为班级中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第一人。说起备考那段时间,楚琦对自己的要求便是“争取做到自习室第一个开灯的人”。于是,她每天早早起床,从宿舍赶到图书馆自习,再匆匆赶到东区上课。匆忙的脚步演绎着不懈的热情,在每一天的晨光中闪动,忙碌而快乐。她说,自己的偶像就是她的学姐,也是同事——上届校史展览馆学生解说团团长安宁。未来,楚琦要像正在北航读硕的安宁一样,通过考研,提升自己。

 
楚琦与新闻中心记者张猛在校史馆畅谈感想

    从偶然进入校史馆学生解说团到如今成为团长,不变的,是楚琦青春甜美的微笑,这一抹微笑让人仿佛看到青青池畔的芙蓉,带着露水,闪着亮光。古柳垂堤风淡淡,新荷漫沼叶田田。这一朵清晨的新荷,在青春的舞台上,别样相宜别样红。

责任编辑: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