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勤奋质朴书写挑战传奇--记自治区“十佳大学生”刘雪峰

添加时间:2010-05-14 14:06:51 来源:新闻中心 记者:苏柳 赵晓芳

    他获奖无数却从不骄傲自满;他每遇困难都从容面对。他酷爱挑战,热情待人。他是父母眼中体贴懂事的好儿子,他是老师心中勤奋努力的好学生,他更是同学们眼里无话不谈的好兄弟。他就是我校食品院07级研究生、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十佳大学生”、第九届“内蒙古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刘雪峰。
    身着休闲服的他散发出温文尔雅的气质,沉稳中尽显成熟,安静地坐在靠椅上。这是刘雪峰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很难想象这个在“挑战杯”的舞台上大放光彩的“挑战学子”竟会有如此深沉的一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刘雪峰了解他光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从农村走出来的“挑战学子”
    刘雪峰出生在包头市土右旗的农村,全家四口人,父母常年以耕种为业供养刘雪峰兄妹二人读书。所以刘雪峰从小学习就非常刻苦,因为他知道是父母辛勤的汗水使他能够坐在宽敞教室里。用他的话就是“如果我不好好学习,我能对得起谁”。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努力加上周而复始的积累他于2002年终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府——内蒙古农业大学。也许当时他还没有想到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即将开启他的挑战之旅。
    机缘巧合下,2004年他第一次参加了全区“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取得了全区银奖的好成绩。这是他的科技作品第一次得到全区范围内的认可与肯定,对他以后的挑战之路无疑是一个转折点,激励他继续坚定地朝着科技创新的方向走下去。之后,他的各种科技创新的荣誉相继而来。2004年获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第二届“挑战杯”内蒙古农业大学创业计划设计竞赛金奖、第二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设计竞赛银奖。 2005年获第四届全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同年获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三等奖,并被第九届‘挑战杯’组委会授予“挑战学子”荣誉称号。其中最为耀眼的莫过于他研究的课题“苦杏仁生加工与利用”使濒临破产的内蒙古高原杏仁露有限公司起死回生,解决了100多人下岗的问题。千万不要认为这些荣誉是他的天分和好运气的结果,在光环背后他付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努力和汗水。
    从刘雪峰导师任文明教授那里我们得知,刘雪峰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科研上都非常地努力、刻苦。他在做“挑战杯”的时候非常辛苦,做完实验以后进行整理数据、数理分析然后再写论文经常都要工作到凌晨。因为学校宿舍晚上11点就锁楼门了所以只要是实验做晚了那么他肯定就是在实验室睡了。实验室那时没有床,他就睡在冰冷的地板上,我看了非常心疼就让他困了在桌子上躺一躺。听了任教授的话记者深深地被他这种对科学细致严谨的精神所震撼。当问到是什么支撑着他不辞辛苦一路走来时,他给了我们坚定地回答:因为我对这项事业单纯的热爱。他的回答很质朴也很务实也许正是因为他对科学的这份热爱与执着才使得他在自己的挑战之路上越走越好并取得今天骄人的成绩。
                          亲如父子师生八年情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本身的刻苦努力还必须有一个人正确的引导他”。如果说现在的刘雪峰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人,那么他的导师任文明教授肯定就是在背后默默地引导他走向成功的这个人。任文明教授刚刚接触刘雪峰是他大二的时候到现在已经有八年的时间了,在这八年的时间里他们的感情早已超出了简单的师生情谊渐渐地熟悉了解亲如一家、情同父子。在回忆初见刘雪峰时,任教授说当时的刘雪峰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孩子挺机灵、懂礼貌,看上去很老实”。在之后慢慢的相处过程中,他发现刘雪峰身上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纯朴、热情而且非常善良。他说,刘雪峰总是发自内心的对一些事情感兴趣,主动地想做一些事,很积极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我很喜欢这样的农村孩子。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自己能为社会做什么,用知识改变命运这样的孩子才是祖国的希望。虽然他们来自社会的最底层可能对他们来讲是不幸的,但我认为他们同时也很幸运,在艰苦的环境下培养了他们勤劳吃苦的精神,这是一般城市孩子所欠缺的珍贵品质。当问到任教授是什么时候获悉刘雪峰获得第七届自治区“十佳大学生”这项荣誉时,他很自信的说,从刘雪峰递交申报材料时我就猜到他得这个奖没什么问题。因为刘雪峰这个孩子做事情非常认真,能吃苦,跟着我学习8年来,他家是土右旗的,离呼市才短短90分钟的车程,但是这么多年暑假从来没有回过家,寒假到年底腊月28左右才回去过年,正月初八左右又回来了。这么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所以说他今天能取得自治区“十佳大学生”这份荣誉实至名归。任教授调侃地向记者介绍,我和刘雪峰这么多年的相处过程中,不全是一帆风顺的也有过摩擦,不过这些摩擦都是关于研究学术方面的,不存在真的矛盾。就像是亲人间偶尔会拌嘴一样,越吵越亲。通过任教授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了一个积极向上、奋发努力地刘雪峰。让我们祝福他们之间的“父子情”越来越深厚。
                          广播站记者站站长刘雪峰
    刘雪峰除了喜欢从事科技创新外他还非常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大学期间,他参加了许多学生工作并且都做得有声有色。曾任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广播站记者站站长,《农大共青团》副主编,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大学生科研与创业协会主席。他向记者介绍到,“在这些工作中,我最难忘的还是在校园广播站工作的日子,记得我上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突发‘非典’,学校东、西两个校区马上便封闭了,两个校区大约有18000余人,这么大的人口基数给教学、食宿,还有学生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初,我们就想用广播的形式抚平大家浮躁的心情,于是我们推出了一档节目叫‘爱在非典进行时’,宣传有关非典的防御措施。当时我们办的最好的就是点歌节目,考虑到经费有限我们决定点每首歌2元钱,老师和同学都可以点歌,表达他们对亲人、同学、朋友的美好祝愿。那时设备较为落后,我们也没有资金来源,只能自己找录音带用录音机放。非典结束后,我们广播站大约盈利100多元钱,全都买了VCD和碟片,之后同学们点歌我们的资源基本上就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那是虽然条件环境都很艰苦但大家都很快乐也充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当问到他当初为什么要组建食品院大学生科研与创业协会时,他说:“我们想通过这个协会组织大家做一些科研创新与创业的活动,不断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使同学们在大学里不但学到一些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而且把这些基础知识通过实践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增强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帮助同学们提前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后记
    在对刘雪峰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和邻家大哥哥谈话一般,为人热情、待人亲切得到了详实的印证。他一直强调多读书,多参加一些活动,不断地充实自己、为未来积累精神财富。要仔细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多想想为什么,细节决定成功。但也不要固执于某些事情,学会把问题想的简单些,简单的生活、简单的学习也是一种幸福。让我们祝福这个自称平凡简单的人幸福地生活在平凡和简单中。
责任编辑:赵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