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网站

杏苑常青树(曹立军)

添加时间:2012-11-21 11:40:32 来源:新闻中心

杏苑常青树

曹立军


    李心文,男,壮族,教授,1939年生,1962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专业,同年留校任教。在岗工作期间曾担任过作物遗传育种教研室主任,农学系副主任、主任,硕士生导师和农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主任。2002年4月退休。
    1958年,李老师作为农学专业的第一届学生来到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学习。当时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教学农场是一马平川的荒地,学生伙食里几乎没有蔬菜,但是老一代农学人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对事业的执着扎根在祖国边疆,耕耘在农业教育事业上,不离不弃,无私奉献。
    在他的从业生涯中,几乎把农学专业的所有工作都尝试过了。当助教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准备教具标本、修缮实验设施仪器,为老先生做课前准备从来一丝不苟。先后参加了春小麦、玉米、特用油料作物的育种研究工作,每天工作的轨迹从大学校园到农场到农村,从教室到田间到农民讲习所,授课、田间试验、农业培训是李老师青年时代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了30多年的专业锻炼和积累,李老师在教学、科研、生产3方面都结出丰硕的成果。
    1987年,李心文教授作为第一育种完成人培育了胡麻新品种内亚3号;1988年,作为第一完成人在“旱地油用亚麻(胡麻)新品种选育和遗传规律研究”方面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在内亚三号胡麻推广项目上获内蒙古农牧业丰收二等奖。作为主要参加人,1989年“春小麦系列化栽培技术开发研究”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玉米抗冷机理及育种研究”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由李心文教授组织实施的“面向经济建设,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主持进行了“红花蛋白研制与开发”项目,获得2项成果,也获得了“红花耐盐机理研究”等多项成果。编著有《农作物遗传育种》,参加了《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作物卷条目编写工作。在红花方面有2个品系,已编入“中国特用油料作物品种资源目录”。还发表文章50余篇。
    1992年,李心文教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心文教授曾兼任许多学术团体和专业组织职务。1984年至2002年担任第一到第四届中国油料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特用油料作物组组长,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委,内蒙古农学会常务理事;先后担任中国作物学会第五、六、七、八届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特用作物产业化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1997年开始担任内蒙古作物学会理事长,FAO亚麻及韧皮纤维植物协作网成员。2002年曾被内蒙古党委组织部邀请为农业厅厅长技术顾问。
    在学术研究上,他对学生从严、从深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们。他亲自到田间、实验室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对于学生的论文总是一丝不苟地修改。他所讲授的硕士学位课程《作物育种学进展》,由于内容紧跟学术领域前沿,而且从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工作的角度讲授,课后主动跟学生交流授课重点与思路,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在带研究生上,他也有自己的原则。他说:“导师是研究生的引路人,要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学问。如果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就得有一缸水。因此,要想带出优秀的学生,导师自身要有渊博的学识。”他还把一个好的导师比作舵手,起航就定于创新之方向,而创新之深浅在于研究生的辛勤耕耘。工作上的事从来不喜欢指派别人,对学生分配任务也只说一遍,不做或做错也很少严厉批评。只是提醒你错在哪里,或者示范一下试验技术的关键。声音很平和,反而有很强的影响力和震慑力。李先生很关心学生,对学生的就业前途、事业方向、家庭生活都会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实质性帮助,更是显示了长辈的慈爱与友善。他也非常关注已经毕业的弟子,弟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成了他心中的骄傲和满足。
    现在,李心文先生已经是一位满头银发的长者。精神丰满,却不张扬,语调温和而从容。退休之后才发觉李老师的不平常之处---育种是他的最大乐趣。老先生不爱去老年活动中心,不爱进棋牌室,从退休至今十年有余,他没有脱离油料作物的育种科研工作。他总喜欢去挂藏室亲自整理种子,把收获回来的蓖麻种子一份一份地比较,记录形态特征,翻阅数据资料,分类存放,编入来年的种植计划。春天,他下乡播种。夏天,他在炎炎烈日之下选授粉株,一干就是一整天。几天下来,黝黑消瘦却又精神饱满。家人和学生都担心他累坏了身体,可倔强和坚强的李老先生似乎忘记了自己年过七旬的羸弱身体,风趣地称自己为“70后”。他经常说,我现在的工作不像在职时那么繁忙了,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以他一贯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他对过去的坎坷一笑而过。“文革”期间,学校的政治活动多,李老师潜心于工作与科研,不喜欢谈长论短,所以显得严肃而威严。其实,他心地善良、宽容无私。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后悔没有将一些研究成果鉴定,及时报奖。例如优质食用新油源红花开发与研究等相关内容。
    退休之后,他先后育成油用亚麻(胡麻)和蓖麻品种有5个: CS-R6•181(蒙认蓖2003001);CS-R63•268(蒙认蓖2003002);CS-R24•181(蒙认蓖2005001)。2008年初被内蒙古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两个胡麻新品种,即内亚油一号(育种编号为LH89),为高亚油酸(油脂中含64.8%)、低亚麻酸(油脂中含2.7%),我国第一份新型种质品种;内亚7号(育种编号为SH266)为普通型高含油率的品种。
    李先生经常勉励年轻教师,他说科研工作是长期不懈的积累,育种实验既需要复杂的脑力劳动,也离不开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科研工作不是三年五年能见成果的,坚持、坚持、再坚持, 实际上这是一个人与自己意志的长期较量。李先生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不愧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农学元老之一!

 

作者简介:
    曹立军,男,汉族,1969年2月出生,内蒙古赤峰市人,副研究员,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在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学习,1991年7月毕业留校工作,现任农学院党委副书记。


备注:此文登载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建校60周年纪念丛书——校园书简》第二辑

责任编辑: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