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网站

我的奋斗生涯(赵阳生)

添加时间:2012-11-01 17:54:05 来源:新闻中心

我的奋斗生涯

赵阳生

大学生涯

    我出生身于中兽医世家(先父赵茂斋,系全国著名中兽医针灸专家),从小随父学艺,没读过高中,于1954年山西临汾地区兽医院参加工作,搞兽医临床。1956年考入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兽医系深造。
    一年级的课程有物理、化学,我学的非常吃力,辅导老师对我也无可奈何。同学们开玩笑说我:“大傻瓜,什么都不懂!”因而系领导免了我的俄语课。在校时参加过大炼钢铁、除四害、拔白旗、勤工俭学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二年级时响应号召,下放牧区8个月,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再教育。我被下放到达茂旗察汗敖包苏木星社,依很努斯居民点(村),社长是波来希尔。放羊、放牛、抹房、淘井、拾牛粪、起羊砖……牧民干啥我干啥。我和牧民相处和睦,老社长给我取了一个蒙古名字叫赵力格实(勇敢之意),从此牧民只知下放的大个子学生叫赵力格实,不知赵阳生是何人。后来,他们听说额尔顿敖包境内有个好兽医,就是他们的赵力格实,曾派人前去邀请,却因为没有赵力格实这个名字,无功而返。
    毕业生产实习,是王克恭老师带领我们到哈雅教学牧场(位于达茂旗额尔顿敖包境内),任务是做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当我们师生入场后,场中兽医托病离去(一去不归),场子的医务(兽医兼人医)交由我们师生担当。场子有个非常简陋的医务室(半间大的小矮房),药品少得可怜,还以人用药为主。老师知我上学前搞过临床,牧场内外兽医临床以我为主,人医由张平恩同学(入学前他搞人医)负责。
    到场子不久,恰遇达茂旗农牧学校朝克校长骑马到哈雅牧场做客,路遇暴风雪,大汗淋漓的坐骑,遭风寒侵击,罹患急性风湿症,四肢僵硬,迈步困难,场长就把马交给我们,治疗、饲养管理全面负责。不久马被治愈,朝校长对我们大加赞扬。之后,当地牧民常到场求医(可能和朝校长的宣传有关),我还不时出诊,到牧民家。
    当地牧民特别喜欢针灸疗法(有不少马主都会扎几针),到牧区宣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因此,我们除了主动帮助不识字的牧民识字写字外,还自己动手编写了一本《简易马病针灸术》的小册子,用废旧自行车辐条制作了几件针具,送货上门,到马房子(牧马人居住处)传授针灸知识,召河公社的牧马人佳木斯浪和莫各登嘠学的特别认真,莫各登嘠后来被召河公社兽医站聘为兽医。

到哈雅教学牧场当兽医

    1960年毕业后,我被留校,院领导找我谈话:“哈雅农场没有兽医,院里研究决定,以后哈雅牧场的兽医,由兽医系临床教师轮流下放锻炼去当担任,现在牧场指名要你,就由你开始,到时候轮换。”我们毕业时的誓言是:“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我当然愉快地去赴任,不过一直到1978年也因各种原因没有人去轮换,我在那里度过了18年。
    大草原气候条件恶劣,地广人稀,生活极其艰苦。这18年里,我和广大农牧民与天斗、与地斗、与风雪严寒斗、与疾病灾害斗,锻炼了吃苦耐劳,敢于挑战困难的坚强意志。当地牧民民风淳朴,尤其广大的蒙古族牧民,忠厚诚实,热情好客,和蔼可亲,我和他们相处的非常融洽。加之我喜欢马,在广大的牧区,有做不完的兽医工作,我们搞临床以马为主,且兽医工作者又备受尊敬,使我和牧区的广阔草原、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牧区的18年,可以说是苦中有乐,并无厌倦之感。
    在哈雅的18年,是我所学专业知识得到充分实践的18年。由于牧民、马主特别信赖针灸治疗法,几乎所有就诊的马匹,尽管你中西药并用,如不扎几针是通不过的,故而使我在针灸操作技术上,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可谓是精益求精,为以后的教学、编写教材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牧民们,在驯服控制烈马方面,有非常丰富的、既简便又实用的宝贵经验,充实了我在有关保定马方面的内容,为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年动乱,学校的师生经历了一段非常动荡的岁月:政治运动、教学改革、革命大串连……连续不断,教学、科研都不能正常运行,而我所在的哈雅牧场,地处偏远的大草原,不属所在地管辖,这时候哈雅牧场反倒成了世外桃源。学院搞革命,哈雅牧场抓生产,我的兽医工作很少受干扰。当然,到运动后期,革命委员会派去一个班的学生搞革命,之后又派工宣队和军宣队进场抓“内人党”,哈雅牧场也赶上了“革命运动”的尾巴,随着学校一分为四,我也回到了学院。

回院搞教学科研

    我是1978年12月正式到兽医系报到的,系领导立即派我去牧区购买实习动物(马、牛、羊),不幸的是小汽车攀爬大青山时,翻入山沟内,我的锁骨摔折,牧区没去成,直接进了医院。
    1979年“全国中兽医经验交流科研协作座谈会”在甘肃省兰州市中国中兽医研究所召开,给我院两个名额。系主任兰乾福找我谈话,因我留校后一直下放在哈雅牧场,从未参加过什么业务会议,为了叫我见见世面,开开眼界,派我和荀崇文老师参加会议,还再三叮嘱:“没有把握的话少说,否则会影响学院的声誉。”我非常高兴,也非常紧张,不过有荀崇文老师,心里还踏实些。
    到会后,看到与会的同行,一个个西装革履,提着大捆的资料在大会散发,而我是两手空空,深感自卑。在小组讨论会上,我口述了几种保定马的建议方法,被推荐为大会的发言人,当时有些措手不及,愁得我寝食不安。后来,在大会上,用马模型做了几种马的简易保定法,引起了与会代表和会议领导的极大兴趣,纷纷索要文字资料。从此,在大家的赞誉鼓励和兽医老前辈的谆谆教导与支持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更加认真地投入对家畜保定法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并且不断被邀聘到各地传授“简易保定法和针灸术”。从此也正式开始了中兽医教学工作。我的主讲任务是《中兽医针灸学》和《中兽医外伤科学》。
    1. 实验室建设
    我院中兽医专业创建于1988年。当时以姜治有老师为首的几位老师,干劲十足,大家目标一致,团结奋斗,节假日从不休息。经过不断奋发努力,我们建起了中草药标本室,展示有饮片处方标本、干制标本、浸制标本、花盆种植的活标本,成了来院宾客的参观室,自治区领导参观后称赞为“内蒙之窗”。
    我们收集了各地中兽医不同型号(主要是先父所用的针具——北京农业展览馆有展出的样本)的针具,制成“针具示教板”和“烧烙具示教板”。1989年全国中兽医会议在我院召开时,得到所有同行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我们自己制作了不少针具,后来又聘请师傅制作不锈钢针具,并定制了革制大针具包,内装不锈钢针具50余件,并附图文并茂的“说明书”,介绍每种针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还制作了携带方便的小型针具包和民间兽医惯用的悬挂在裤腰带上的“皮灯笼”。由于数量有限,仅作为我们教学实习用及国际兽医针灸班毕业时的赠送品。
    2. 编写教材
    当时没有通用教材,我编写的《中兽医针灸学》约40多万字,由于教学急需,分上中下3册付印,并附实手用无字“针灸图谱”一册。编写的《中兽医外伤科学》约14万字。由于不断有外国人申请来我院学习兽医针灸术,在学校外事办公室的主持下,开办了国际针灸学习班,又专为此编写了《中兽医针灸术》约12万字。
    我承担国家高等学校农科本科“七五”规划教材——《兽医针灸学》主编工作,由农业出版社出版。这部教材于199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还承担了国家高等农业院校配套电视教材《家畜针灸学》编制工作,集责任教师与主编于一身。我们买了匹品种优良的蒙古马,做针灸录像专用。这部教材我计划分为血针、白针、火针、巧治4部分录制。血针的素材录制于1991年6月基本完成,不幸的是,我在9月份上实验课时发生意外,左腿股骨颈骨折,由于手术欠佳,一直愈合不全,且发展为股骨头坏死,从此离开了教学岗位,未能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甚感遗憾。但我们并没因此放弃工作,后来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兽医针灸学》主编由我院中兽医教研室杨英教授担任,后继有人,深感欣慰。
    3. 科学研究
    我主持的“中兽医家畜保定法的研究与整理”项目,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并整理成册,还附有全国著名兽医专家、北京农业大学于船教授,原中国中兽医研究所所长、浙江农大蒋次升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李世俊研究员,贵州农学院陈正伦教授,以及我院李炸煌老师和马成驎老师的评审意见,一并上报自治区科技评审委员会,于1988年荣获自治区科学进步三等奖。
    我所录制的“保定马的方法”,不仅用于历届教学和赠送兄弟院校,我院外事办还将其作为院级礼品赠送给日本麻布大学,做国际交流之用。1987年在北京农业大学曾为“国际兽医针灸学术讨论会(ICVA)”展播录像带,并实地表演,受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内蒙古电视台记者曾随我到牧区,录制给马驱虫灌药、打防疫针、烙火印、剪马鬃、治病马这一系列牧民节庆式的群体大活动的实况,并制作成新闻片在内蒙古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长城内外”节目中播出。
    4. 教学工作
    我从1980年开始授课,承担了中兽医教研室的教学任务:兽医系本科的“中兽医学”、承办的大专班、培训班的“中兽医学”、为中兽医专业主讲《兽医针灸学》和《中兽医外伤科学》、学校办的“国际兽医针灸培训班”和外出讲学。教学任务相当繁重,故曾获农牧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和“超学时奖”。
    记得,1985年6月14日至7月14日,日本学者竹中良二先生来访。他是内蒙古自治区兽医站苗春山老师昔日在日本麻布大学的同学,故苗老师担当义务翻译。1988年8月至9月,来了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兽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潘睿,他曾在台湾和我国南方某校学习兽医针灸,但缺乏实践,故又到我院学习,虽学期一个月,但收获较大,使他非常满意,回国后研究课题是“针刺关元俞治疗马的大肠疾病”。毕业后开办了有中兽医特色的兽医门诊。第二次来中国就住在我家,我每天陪他上大青山认识中草药,他还再三邀我到美国做髋关节置换术,并说一切费用由他负责,被我谢绝。1989年7月至8月,日本麻布大学毕业生石野孝在我校学习针灸,回国后将所学针灸知识,应用于临床,受益匪浅,并在有关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了《狗的针灸学》一书,1991年重返我院中兽医专业学习,为期一年。
    5. 主编和参编的书籍
    我主编的《兽医针灸学》是国家“七五”规划教材,由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出版,此书系在我主持、且获自治区科学进步三等奖的“中兽医家畜保定法”基础上,增改充实内容后,由北京农大于船教授审阅作序时赐给的书名,据查,我国尚无此类专著。本书的问世,填补了该领域的一项空白。参编的《中国兽医针灸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年出版,于1988年获全国科技优秀读书二等奖。本书在日本有日文版。
    工作期间,我还主编了《赵茂斋兽医针灸》,参编了《兽医操作技术》。在《中国兽医杂志》、《中兽医医药杂志》、《中兽医学杂志》等,发表论文多篇。

退休后发挥余热

    1991年我发生右腿股骨胫骨折,虽做了内固定手术,但疗效不佳,发展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致成残疾,1994年退休,一直在家休养。2009年做髋关节置换术后,现在身体健康,生活自理。
    病休阶段,首先对科研成果《中兽医家畜保定法》的内容进行修增,保定方法由原来的160多种,增至260多种,在张继东同志(河北省兽医研究所,在我院中兽医大专班进修过)的大力协作下,《中国动物保定法》问世。试编《中兽医问答300题》,此书由基础理论、辩证论治、药物方剂、针灸术等4部分组成——初稿写成。编辑《中草药趣事录》收集剪贴素材200余种,有医话、医药对联、医事故事、医药谜语等内容,目前还未加整理。
    1998年,陪同来我院学针灸的德国人到达茂旗的马群参观,恰遇百灵庙那达慕大会,赛马的规格还不小。看到牧区养马业又在兴起,触动了我爱马的神经,总想着怎么样能发挥一点积极作用。考虑再三,又归结到中兽医知识上,中兽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是望、闻、问、切,合称四诊。而“望诊为四诊之首”,“望而知之谓之神”,如果我把中兽医“一望而知之”的技能告知马主,使他能早日发现马有微恙,能早日预防或就诊,有利其爱马的健康,也不是件善事吗?故把中兽医有关望诊的知识(将“看口色”删除),结合多年牧区工作的经验,撰写成文,暂命名为《养马须知》,虽初步成稿,但无力出版。
    综上所述,我的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即为继承和发扬祖传科学遗产——中兽医针灸术,尽了点应尽之责,仅此,还荣获过上级的褒奖书呢。如:1983年荣获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科技工作的荣誉证书。1986年获国家渔业部颁发的“为中兽医事业的发展做出成绩”的荣誉证书。2006年获中兽医分会颁发的“中兽医功勋奖”证书。

 

作者简介:
    赵阳生,男,汉族,1934年4月出生,山西襄汾县人,副教授,1956年9月至1960年7月在原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兽医系学习,1960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1994年5月退休。

责任编辑: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