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网站

【教学质量管理年系列专访】

在耐心、爱心和责任心中点燃希望——记自治区级教坛新秀刘翠兰

添加时间:2013-04-10 00:35:12 来源:新闻中心 记者:彭静 程志强 摄影:王丽 浏览次数:<sp


    刘翠兰,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外事办副主任,外国语言学院副教授,自治区级教坛新秀。2005年—2006年国家公派在瑞士纳沙泰尔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应用语言学。
    交流  身为外语教师的刘老师必然知道学习外语的枯燥和乏味,可每次上课,她总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她都会利用五六分钟时间走到学生中央与学生互动,和他们一起畅谈社会热点事件,建立起了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
    引导  刘老师认为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她一直坚持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认真备课。她有时甚至用三四个小时做PPT只为第二天的一堂课,经常熬到深夜,第二天上完课觉得不满意的地方马上再细细修改。课堂上,刘老师还将提前准备好的“小插曲”融入教学中,比如微电影、演讲视频等等,再结合课本知识提出相关问题,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难看出,刘老师为了找到合适的“小插曲”占用了大量空闲时间、花费了不少心思,但她却无怨无悔,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
    责任  身兼数职的的刘老师空闲时间很少,就连申请出国留学学生的相关手续都得经她过目。推荐信是出国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每次学生找到刘老师帮忙,她总是有求必应,认认真真地写好每一封推荐信。有人建议她让学生自己写,之后她再改改就成。但是刘老师认为,如果真的能帮助学生实现出国的梦想,花费再多精力也很值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耐心指导学生出国的注意事项,为他们搭建一个翱翔的舞台。每每看到实现梦想的学生给自己发来感谢短信时,刘老师内心无比高兴。
    亲切  刘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大孩子一样。每一学期她都会准备很多好吃的多次邀请学生去她家做客,亲自给他们削水果,跟学生们围坐一起唠唠家常,谈谈心得,分享快乐。其实,她早已暗暗地从学生们心中摸索出更加适合的授课方式,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同时,她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积极向上。
    关爱  刘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有一个女生,平时学习很刻苦,一直梦想考上托福,那也是爸爸对女儿的期望。可最后女生还是未能顺利通过托福考试,面对平日严格要求的爸爸,她撒谎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埋藏着秘密的女生心中无比压抑,她选择了与亲切的刘老师诉说痛楚。面对满脸泪水的女生的哽咽,刘老师的眼睛湿润了,她像慈母一样安慰孩子,开导孩子,教她如何勇敢和父亲交流。最终,父女的疙瘩解开了,刘老师欣慰了。
    淡定  无心插柳柳成荫。谈到获得自治区级教坛新秀,刘老师不好意思地自嘲“都四十多了,还什么教坛新秀,教坛‘老秀’了”。 翻开刘老师的简历,确实看到很多荣誉和奖励,但在她眼中,学生就是一切。她说,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荣誉证明不了,也不能说明什么。正是这样的追求,刘老师从未放弃,不停地摸索那一条永无止境的教学路。有时为了调节自己的压力,刘老师就相约老师们一起在校园散步,谈谈生活琐事,更多的还是交流授课心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份坚持,一份成果。刘老师用充满耐心、爱心和责任心的行动诠释了一位勇挑教书育人重担、脚踏实地耕耘的优秀教师的形象,带给了学生更多的知识与无限的希望。

责任编辑: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