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网站

高校学风建设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研究

添加时间:2014-05-25 10:33:00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 2009 年第 20 期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学风是高校创品牌、树信誉、求生存、谋发展的基础,是校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优良学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2 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把学风建设列为评估指标体系中七个一级指标之一,也充分说明了学风建设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必须始终把全面加强学风建设作为重要的系统工程抓紧、抓好。
    虽然教育部、各省市以及高等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学风建设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最近,笔者在做课题《大学生课外生活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一些令人担忧的数据。如:有 8%的学生从来没有早读过;有24%的学生没有安排“课后对所修课程自主深入学习”;有34%的学生没有安排“课余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知识”;有 42%的同学未安排“课余时间用于参加各种技能测试、考证过级辅导学习”;学生对学校举办的讲座,从未听过的占 8%,很少听的占 29%;按平时上课时间有规律地安排双休日的学生只占 4%;等等。
    以上存在的原因有社会的因素、家庭的因素、教师授课的因素、校园文化的氛围、制度管理的缺陷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学生刚进大学,几乎 100%是想来认真学习、努力学习的,因为他(她)承载了太多的期望与重托,怀着实现自己理想的梦想跨进校门,然而全社会却已经形成了不学习、知识不完善、能力不强、素质不高,即使拿到文凭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是找不到工作的舆论氛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主渠道。学生以学为本,试想一想:如果他们对这个学习的主阵地、主渠道都丧失了兴趣,其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呢?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在学风建设中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扭结”,让学生自觉回到课堂,切实提高“听课率”,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务之急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切实扭转学风。
    一、充分发挥好教研室的重要基础作用
    教研室是组织教学最基本的单位。课怎么上,哪些是重点、难点,同一门课程的多个教师的资源是否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综合利用,就要发挥教研室集体备课的作用。通过大家充分讨论,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找准重点、难点以及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连接,研究包括具体教学环节的组织,在关键问题上如何对学生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在知识穿插、信息更新、引证等方面如何利用前人的成果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何规范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课件的制作,等等,甚至完全可以形成本门课程的精品教案或课件。
    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来看,各个学校都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一级和院系一级的督导检查是必须的,但教研室作用的发挥才是最能保障基本的教学质量的。因为教研室熟悉课程的内容、基本教法,在课前就把好了备课这一关键环节。说实话,我们现在组织的听课,大多数是去看这个老师的教学态度如何、有无违反基本原则的言论、课堂上管不管学生的纪律、是否有提前下课等情况,却较少关注教学内容的内涵和教学质量如何。因此,学校在给院系放权的时候,要考虑重点把权放到教研室去,让教研室“活”起来,真正把教研活动开展起来,改变目前形式上有活动,但内容不深不透,没能把“研究教学、评估教学、改进教学”作为教研活动中心议题的局面。教研室“活”起来了,授课质量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因为通过这个环节,教学的两个最基本要求得到了保障:一是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二是教学组织、课堂讲授的规范性。
    二、启动并深化“教学名师工程”,培养教学名师
    学生不愿意去课堂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课堂没有吸引力,老师的教学平淡乏味。不少学校已经遴选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等。不可否认,一个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在提升一个学校的层次、实力、社会声誉方面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千万不要忘了每天有几千,甚至几万学生都要去课堂听课!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难以用论文的数量来衡量的,它的作用从长远来看,远远大于几篇论文,因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惠及的是千千万万的学生甚至学生的家庭。现在有些学校事实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大家忙的是“论文数量“”科研成果”,学生究竟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将来拿什么去与别人竞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最好体现,它无疑也是学校形成优良学风的宝贵财富。
    一个学校出“名”,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但“名”的源头在“名师”。学校应尽快调整相关政策,启动并深化“教学名师工程”,培养一大批教学名师,带动学校整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把学生吸引回课堂。
    三、加快对教师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由于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校几乎是年年扩招,师资力量短缺,刚从大学出来工作的硕士、博士就不得不走上讲台,这是全国大多数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
    教学本身有一个摸索和积累的过程,年轻教师没有经过有经验老教师的传、帮、带,没有助教的经历,一下就走上讲台,对教学的组织,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听课情绪的掌握等等,都存在较多欠缺,很难谈教学的艺术了。难怪有学生反映:“老师只顾讲自己的”“照着教案念完就下课”“一节课完了不知道老师都讲了些什么?”当然,这种现象不光是在青年老师中才有的,只是相对要突出得多。
    课堂的组织和教学是一个精细的工程。作为教师,重要的不是把书本上现成的知识照搬传授给学生,重要的是将厚厚的书本提炼、精炼后,在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如何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想象的空间,要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老师引导他去解决问题,所谓的“解惑也”!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当堂课回答不了也不可怕,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说明学生在思考,老师下来后通过查阅资料、同事之间讨论,把问题解决了,自己也提高了,学到了新的知识,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重要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学懂了,而且要让学生会学了,这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那么,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充分的准备,在教学内容上给予补充、更新、完善,掌握课程前沿的发展方向。在课堂上要达到师生之间教与学的默契与融会贯通,教师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文字板书、公式推演、多媒体演示要与学生专注的眼神、活跃的气氛、心领神会的点头、微笑、对问题经过思考的回答成神形兼备之势,令人回味无穷。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引导学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高尚的。我们应该为从事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如果把教师职业仅仅看作是自己谋生的手段,那你做教师就不会有激情,对学生就难以有感情。因为你只是把教书当成任务来完成,完成任务就可以领到课时津贴,这是被异化了的教师,对这个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难以形成,也就难以有真心的付出。
    教师在解惑的同时,承担传道的重要职责。传什么道?传做人之道、做学问之道。课堂,是师生情感、思想交流、碰撞的重要平台,不管是哪一类的教师,如果学生都可以从你对人物、作品的理解、感情倾向、对商业现象的分析、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注、对 IT 行业风云变幻的认知和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中,领悟到你的追求、精神、道德、科学的方法和人生态度,展现你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这样的课堂,是发人深省的课堂,是催人奋进的课堂,学生会因为漏掉你的一堂课而后悔不已。
    课堂教学质量高的老师,往往在课堂上敢于严格管理学生,而学生对该老师的评教成绩是较高的,因为学生对“听有所值”的课程和老师始终是认可的。从这个方面也印证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这个基本的道理。
    (作者:庆兆坤 景发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
责任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