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绿了,脸黑了,心亮了
——农大海流园区工作纪实
在土左旗北什轴乡海流村境内,在迅速崛起的金川开发区之邻,有一批斗志昂扬、激情奉献的农大园区人。他们戮力同心、艰苦奋斗、激情奉献,用短短1年半时间让一无所有的7800亩盐碱荒滩迅速地绿了起来,基础设施从无到有,道路、管道、鱼池、鸡舍、苗圃等逐步配套齐全。在打造内蒙古乃至西部一流的教学科技园区的道路上,园区人走过了不寻常的道路。他们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不畏环境艰苦,栉风沐雨,每天工作十余小时,或许真的领略了“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园区精神的责任感,但更多的是饱尝了园区创业阶段的艰难。正如诗人艾青的诗句:“这里不是海市蜃楼,这里不是蓬莱仙境,然而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泪凝成”。
地绿了
海流园区,放眼望去,已是一片绿意盎然,漫步其间,不留心的人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这繁花与绿树,凝结了园区人无数个日日夜夜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休息,无私奉献、百折不挠、团结共进的创业真情!2011年,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园区人经过无数次与当地政府、村民沟通、协商后,基本解决了影响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土地问题。园区人认识到,园区的土地价值增值巨大,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产业能量,也承载着农大延伸发展的希望,必须加快建设进度,让园区尽快绿起来!但海流园区前几年引进的旨在改善土地盐碱化的项目由于受到客观原因未能有效实施,盐碱化依然严重,园区建设难度大,任务重且急,人少事多,需要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这特定的历史时刻,肩负重大使命,园区人负重接力,矢志不渝,艰苦创业,下定了超速的决心,瞄准超越的目标,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让园区绿了!贯穿于整个园区的大建设,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海流园区的每一处基础设施的建成都蕴藏着园区人的无私奉献,每一个项目落户都凝聚着园区人的心血汗水。
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园区强化组织领导,严格效能问责,对园区建设实行分片负责,派相关专家进驻园区一线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的问题,督促建设进度,严把工程质量。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海流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了海流基地周边围墙的前期准备工作,新建、改建项目达5000㎡;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机械进行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平整土地及改良土壤2000余亩,种植玉米苜蓿2000亩,同时完成了12眼机井的维修建设及管网铺设、机井配电、明渠修筑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种植养殖方面,育苗10万株,种植云杉、樟松、合作杨、国槐、花灌木、沙柳、女贞、紫穗槐等苗木32万株;移植新疆杨等各类苗木6万株;种植明地100余亩;建鱼池6个,约45亩;建鸡舍一座,养鸡2000只。
园区人在春耕春播期间,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积极投入到种植劳动中,他们早出晚归奔走在田间地头,调整地块,指导农机作业,选育种植品种,开展全方位的各种建设服务。是的,短短1年多的时间,园区绿了,园区人的脸黑了!
![]() |
树苗地 |
![]() |
葱地 |
![]() |
苜蓿地 |
![]() |
绿意丛丛 |
脸黑了
面对困难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园区班子的统一部署下,园区人发扬“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园区为家,凝心聚力,激情奉献。园区人甘于寂寞、全心工作,全身心扑在处于攻坚阶段的园区建设中,一干就是几个月。有位职工的孩子高考,他们也未丢下工作,仅仅抽空回家看一眼。还有位职工父亲患病住院,也不能到病床前尽孝。太多的牺牲、太多的奉献,多么可亲可敬的园区人啊!
园区建设工作头绪繁杂,工作量大,突发事故多,不可预见性大,面对复杂艰巨的建设任务,园区人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扎实苦干,忘我工作。在今年的4月份,海流园区当时正处于春耕的关键时期,而园区所属区域内白天停电致机械无法作业,园区人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不眠不休地连续夜间工作半个多月,从而保证了园区的建设进度。
繁重的海流园区建设工作之外,园区人还要做好土右旗基地的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教学科研平台;继续解决土地的遗留问题;同时要配合学校如期完成新校区建设及林场租户的清理工作。园区人在环境条件差,水电供应困难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为基地科研教师提供方便,尽量保证教学实训条件,使教学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完成。而土地问题及林场租户的清理工作大多都很艰难,园区人知难而上,沉着应对困难、积极研究困难,致力于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矛盾中寻找到化解困难的工作路径。他们积极奔走、四处请教,圆满处理了林场租户租种土地及苗木等各种问题。是的,四处奔波辛劳,园区人的脸黑了,心却亮了!
![]() |
田间劳作 |
![]() |
拉粪整地 |
![]() |
投放鱼苗 |
![]() |
修建苗圃 |
![]() |
栽种树苗 |
心亮了
今天付出,明天收获,同甘共苦,全力以赴!身为园区的建设者,他们无比荣耀,更加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园区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只争朝夕,他们的事业“等不起、慢不得”。他们要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化时间、速度之先为效率之先、成果之先。
2011年,在校领导的牵头下,园区人对蕴含了巨大发展潜力的海流园区重新做了规划。海流园区的总体布局要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农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目标,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的人才优势和科教资源,以“地校共建”为主要模式,以综合开发区功能专业化、集成化、协同发展为载体,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建成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循环一体。建成“一心、一环、八区”为主体框架的现代农牧业综合开发区,并辐射土默特左旗、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及北方地区。海流园区将逐步建成为中国—加拿大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内蒙古农牧业综合开发园区、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实训基地,实现科研创新功能、教学实践功能、农民培训教育功能、成果孵化与示范推广功能及农业旅游功能。
在园区规划的蓝图前,园区每一个人的心都亮了。人因梦想而伟大,人因行动而成功。伟大的基业源于点点滴滴的积累,园区梦离不开他们每个人每日踏实的工作。 所以每当他们遇到困难,看一看眼前的蓝图,想一想美好的明天,奋斗的激情便又油然而生。付出在今天,收获在明天!
一年多的艰辛历程,园区人书写了无私奉献的精彩片段。今后五年是园区冲刺和发生巨变的关键期,站在新的起点上,园区人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全力实现新突破,不断争创新优势,努力续写农大园区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 |
瓜地收获 |
![]() |
实践劳动 |
![]() |
养鸡场 |
![]() |
饲养场 |
阅读:
上一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