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政府特贴专家——门福义
门福义,男,汉族,辽宁海城人,1934年4月出生。1958年7月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毕业。原任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委员,马铃薯杂志常务编委。
门福义教授长期从事作物栽培学的教学和马铃薯栽培生理的研究工作。
执教40多年,为农学、果树、蔬菜、植保等专业的大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主讲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生理学、高级作物栽培学、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他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能把科研成果和国内外科技发展新动态有机的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后两次参加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作物栽培学(北方本)》的编审工作,主编本院大专及函授教材《作物栽培学》,主审内蒙古农广校教材《作物栽培学》等教材;并亲手制作了大量教学幻灯片等直观教材教具。培养硕士生10余名。1986~1987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被派往日本留学考察。在三结合教学中,他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和农技培训,仅90年代以来,先后为基点培训各级技术骨干4900人次,推广新技术示范田14余万公顷,为我区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主持完成了“马铃薯产量形成及变化规律”等7项课题,参加完成了国家“六五”攻关课题“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及良繁体系建设”等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75篇。主编、合编、参编学术专著5部,共100余万字。代表作有《马铃薯栽培生理》、《中国马铃薯栽培学》等。1978年“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的研究”获内蒙古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1985年“马铃薯产量形成及变化规律”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1985年和1986年“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及良繁体系建设”分别获国家计委、经委、科委、财政部颁发的“六五”攻关表彰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马铃薯高产生理基础及实生种子生理特性研究”和1998年“马铃薯高淀粉生理基础研究”分别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和1989年分别被评为内蒙古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全国优秀教师;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阅读:
上一条: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慈忠玲
下一条: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李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