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网站

飘扬在空中的音符

添加时间:2015-09-30 15:23:52 来源:新闻中心

  感叹日月如梭,追忆生活苦乐。在喜迎学校60华诞的日子里,回想起20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曾经活跃于校园中的教职工军乐团,感慨万千,依律作七绝一首,写下萦绕于脑海的片段记忆,算是对这支内蒙古高校第一支教职工军乐团的纪念。
  1995年,在时任内蒙古农牧学院党委书记赵维章、院长朝伦巴根、副书记孟和松布尔等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院工会主席张翠萍的组织领导下,教职工军乐团得以组建, 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第一支教职工军乐团。此事得到全校教职工的强烈反响。 因为,对音乐的热爱更是对生活的热爱,没有音乐的生活实在是难以想象。回想起那时大家的热情,至今我仍被深深地感染着。军乐团的编制定为37人,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党政管理人员踊跃报名。后来经过筛选,确定了人选。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当时在校任教的外籍女教师道尔西(音译)也加入了军乐团,担当长笛手,这无疑成为了当时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军乐团创建伊始,我们便聘请内蒙古交响乐团的4位国家一级演员(长笛演奏家张东升、单簧管演奏家柴林、圆号演奏家李步杰、长号演奏家卜万业)、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一位教授(小号演奏家特木其勒)担纲教练,聘请武警内蒙古总队军乐团指挥洪钢先生担纲音乐指导。当时的军乐团可谓是众"星"云集,37名队员各有所长,各尽所能,大家相处其乐融融。
  挫折总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虽然我们都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努力地练习着, 可是第一次合练的曲目还是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家都是分部训练,一起合奏的磨合较少,以致集体演出合练时出了问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 大家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历后并没有气馁。相反,我们越挫越勇,更加刻苦地训练,并且注意方式方法和相互间的配合。逐渐地,军乐团的配合越来越默契,队员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密切。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艺术家们的精心指导和队员们的通力协作下,最终的合练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当时沸腾的现场观众和按耐不住激动心情的队员们开心的笑容永远定格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季节。
  随后的日子里,军乐团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古老出征进行曲》、《欢迎进行曲》、《歌唱祖国》、《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10余首曲目的合练,并于1996年6月28日内蒙古农牧学院庆祝建党75周年文艺汇演时首度登台,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后的几年中,军乐团先后承担了校运会、全国农业院校大学生篮球赛、捷卡项目剪彩、庆祝香港回归狂欢晚会、自治区科协科普宣传周、建校45周年庆典、慰问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员工、内蒙古农业大学成立庆典等活动的演出任务。不得不说,当时的军乐团正是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传播享受生活理念的"风眼",为当时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庆典活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后来,由于人员调动等诸多原因,军乐团还是在一片惋惜声中解散了,作为学校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被永远地留在记忆的影集中。流星划过夜空,那一闪即逝的光彩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交响曲结束了,那引起心灵共鸣的震撼却会一直陪伴着我们。在军乐团的那段时光也永远印在了我的心灵深处,在我感到脆弱的时候给予我无限的勇气。
  难忘,军乐团;难忘,那些年飘扬在空中的音符……
  我的心中永远留有那温暖的港湾,军乐一直在心中奏响,军乐未央……
  

作者简介:
  曹渊清,男,汉族,1965年1 1月出生,内蒙古满洲里市人,副研究员。1984年9月~1988年7月在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农牧业工程系学习,1992年12月调入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工作,现任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党总支书记。

责任编辑:彭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