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实地采访我校公共安全
添加时间:2014-12-01 00:00 来源:新闻中心 记者:贾宇晗 李哲 摄影:马旭 浏览次数:<s
今年9月17日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此,11月28日上午,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记者王贵阳就我校监控设备和监控体系进行了实地采访,校保卫处保卫科科长曹玉军作了详细介绍。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图像信息系统因其保存的图像具有直观、易存储、随时调用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中,在维护全区公共安全管理、及时记录社会动态情况、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应急处置和侦查、追讨、破获刑事案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校于2008年9月投入410万元,开始校园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截止到目前,我校已建立1288个监控点,覆盖了各校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出入口、学生公寓楼、教学楼、餐厅、财务处、网络中心等重点要害部位和敏感处室的视频监控网络,设立了隶属学校保卫处的监控指挥中心。在采访过程中,曹玉军为记者详细演示了地图定位系统的操作,高清的画面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展示着布控系统的优越之处。曹玉军说到,我校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以“校园110”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技防为重点、人防为基础的攻防兼备、反应灵活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校园治安的防控能力。并且,从我校监控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已协助破获多起治安刑事案件,为师生挽回了数十万元经济损失,对校园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此外,校园监控系统还为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校内交通事故的处理、不确定因素的排查和特殊敏感时期的安保工作提供了准确的预警性信息和依据。
我校现有的监控设备和监控体系比较完善,今后仍将继续加大对监控系统投入资金,不断提高监控系统的防控能力,努力做到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图像信息系统因其保存的图像具有直观、易存储、随时调用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中,在维护全区公共安全管理、及时记录社会动态情况、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应急处置和侦查、追讨、破获刑事案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校于2008年9月投入410万元,开始校园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截止到目前,我校已建立1288个监控点,覆盖了各校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出入口、学生公寓楼、教学楼、餐厅、财务处、网络中心等重点要害部位和敏感处室的视频监控网络,设立了隶属学校保卫处的监控指挥中心。在采访过程中,曹玉军为记者详细演示了地图定位系统的操作,高清的画面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展示着布控系统的优越之处。曹玉军说到,我校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以“校园110”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技防为重点、人防为基础的攻防兼备、反应灵活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校园治安的防控能力。并且,从我校监控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已协助破获多起治安刑事案件,为师生挽回了数十万元经济损失,对校园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此外,校园监控系统还为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校内交通事故的处理、不确定因素的排查和特殊敏感时期的安保工作提供了准确的预警性信息和依据。
我校现有的监控设备和监控体系比较完善,今后仍将继续加大对监控系统投入资金,不断提高监控系统的防控能力,努力做到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 |
![]() |
![]() |
责任编辑:彭静
阅读:
阅读:
下一条:预防艾滋病,共建美好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