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赵士洞研究员为林学院2014级学生作入学教育系列报告
9月24日晚,林学院2014级学生入学教育在东区礼堂举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森林生态学家赵士洞先生受邀为同学们作了题为“中国植被类型、区划与保育”的入学教育专题报告。
报告中,赵士洞重点讲解了中国八大植被区,详细阐述了各分区的气候特征、植被类型及形成原因,指出了当今人类活动在影响植被分布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了青藏高原隆起对世界植被分布格局及人类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同时,他向同学们普及植被分布的“三性原则”、我国农牧区分割线、森林发育起点等科学常识。期间,赵士洞还结合各种图表资料、考察实景和自身的研究成果——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对我国当今植被分布状况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赵士洞研究员渊博的学识,严谨谦恭的治学态度,深入浅出的讲述风格使师生们受益匪浅。
会后得知,赵士洞为了信守承诺来校与林学院师生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先前毅然推掉了在京举行的两场重要会议,带病坚持为同学们开展入学教育。赵士洞先生抱诚守真、传道为乐的高尚品质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林学院有关负责人、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及2014级全体学生聆听了报告。
9月25日晚7时,赵士洞在东区礼堂还将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为林学院师生作题为“勤奋助我 实现梦想”专题励志报告。
![]() |
![]() |
![]() |
相关链接:
赵士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森林生态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分类与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和管理。赵士洞先生现任科技部国家生态与环境野外观测研究站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员、《资源科学》顾问、《自然资源学报》副主编、《生态学杂志》副主编。曾任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ILTER)东亚及太平洋区域网络(EAP-ILTER)主席、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出版专著和译著17部,发表论文150余篇;培养博、硕研究生30余人,博士后3人。荣获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