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管理年系列专访】
![]() |
当记者走进申老师整洁的办公室里,发现所占容量最大的就是靠东边的那一排排整齐的书柜,柜里装满了专业所需的各种书本。办公桌上的电脑里正显示着与他研究相关的页面。
记者:还记得您不辞辛苦,隔三差五地去新校区,从工地取材并亲自做材料的受力实验的身影。您现在还经常去咱们的新校区检查工程质量吗?
申老师:尽管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但还要去看看。
记者:学校今年启动“教学质量管理年”,您是怎么看的?
申老师: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维持高校的生命。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也必将有新的问题出现。各个时代的学生有着各自时代的鲜明特征,老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也在随着学生的变化而改变。学校围绕“教学质量管理年”开展各项工作很有必要。(笑了笑)身体进了21世纪,头脑也要进入21世纪啊!
记者:作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谈谈您的教学经验吧。
申老师:呵呵,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经验。自己的想法和大多数老师一样,首先对自己的职业要有所认知,全心投入精力和感情,从而深层了解教师的责任。这样才能把所要表述和传授的内容表达清楚,使学生能学到知识,由此产生的成就感是一个令人非常享受的过程。
记者:您觉得“教学”的关键在哪里啊?
申老师:所谓的教学,重点在于“讲”字。讲课老师要将教材里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说我们教授工科的教师用工程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把工科的教学结合实际来讲是更好的。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记者:看来,工科的教师在这方面很有优势啊。
申老师:就以水建院的实际情况为例,学院的老师在服务社会方面都有一些参与工程项目的背景,见识面比较广,在讲课的时候就能够联系工程实例,传授给学生实际经验,体现了工程实际的本质和特色,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也使得教学的过程丰富多彩。
记者:众所周知,由于某些课程的性质就是枯燥乏味,导致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您觉得如何实现学生的“回归课堂”?
申老师:“回归课堂”的主要思想是让学生的心回归到课堂,让学生把精力放到学习上。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很重要,从制度上把关,加大执行力度和持久度。这就是让学生们明白,来学校学习是主要任务,而不是干别的。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也是一个方面。我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课堂上的互动,在每节课中都会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对于课程的看法和见解,并针对当下的课程提出疑问。在解答了同学们疑惑的同时,也无形间改进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式。
记者:大学对于学生来讲是人生当中至关重要的阶段,我们也希望自己在大学里能够学到很多重要的知识,呵呵。
申老师:学生可以经常和老师交流,更希望学生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和学生的阅历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交流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通过心灵上的对话和思想上的碰撞,互相了解不同层面的想法,解决由于着力点或者受力方向不一样而出现的矛盾。
记者:请您对我们大学生提些希望吧。
申老师: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综合能力很强,想法很多,但是对学习的专一性不足,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我认为你们需要充分地认识自己,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和机会,充分利用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抓紧学习专业知识,而不是盲目考证,不然会被片面的现实蒙蔽了自己的目标。
在采访的过程中,学生的电话不时地打进来,还有研究生不断地进来询问各种问题,申老师都礼貌地、不厌其烦地为每个学生解答问题、解决困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阅读:
上一条:【教学质量管理年系列专访】
下一条:【教学质量管理年系列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