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人民日报] 李莹:把眼角膜作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添加时间:2007-11-23 17:06:00 来源:《人民日报》第四版

  (记者:岳富荣)8月26日上午9时,内蒙古医院肿瘤病房602房间,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庄重举行。一位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女大学生,面对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诵读入党誓词。
  14天后,李莹――这位22岁的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级学生,永远地闭上了她那双美丽的眼睛。遵照她的遗愿,她的眼角膜捐献给了失去光明的人。

  特殊“党费”
  “我于2004年10月向党组织递交过入党申请书。父母把我真实病情告诉了我,我知道我的生命已经很短了。我可能没有能力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党的培养教育。等到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愿将我的眼角膜捐献出来,挽救那些失明的姐姐、妹妹、哥哥、弟弟,愿他们在阳光下幸福地生活。我希望党组织能够审查我短短的生活,我盼望在我生命结束前,组织能接纳我,让我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党员,愿我的眼角膜成为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党费。”8月18日,李莹忍着病痛,向党组织写了一份3000多字的思想汇报。她那真切、朴实而感人的话语,让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
  李莹1984年11月16日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一个普通职工家庭。200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天之骄子,花季少女。正当李莹满怀激情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奋斗的时候,无情的病魔向她袭来。2005年9月,在一次体育课柔韧性测试中,李莹感觉小腿拉了一下,开始她以为只是肌肉拉伤,只做了简单的理疗。然而,两个月之后,疼痛日渐加剧,上楼已经非常吃力了。2005年12月底,李莹腿部肌肉萎缩严重,腰部也感到疼痛。经医院检查,在腹腔和腰部发现肿瘤。
  此后,李莹辗转呼和浩特和北京就医。2006年1月,被确诊为罕见的“多型性横纹肌肉瘤”,属于恶性肿瘤。手术、治疗,需要数十万元费用。而李莹的父亲已经下岗多年,家里全靠母亲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父亲无奈之下和李莹商议能不能跟学校说一下,通过募捐取得帮助。但李莹说什么也不同意。后来,在校领导的关心下,学校安排募捐。李莹得知情况后,还是坚决不同意。“我们学校的学生多是从农村牧区来的,家庭都不富裕,不要给他们增加经济负担。”于是,家里只好四处借钱,把房子都抵押了。为了省钱,手术后不久,她便申请出院,回家自己买药打针。
  今年6月,李莹病重,住进了内蒙古医院。8月间,病情恶化。一天,李莹对父母再次提起入党和捐献眼角膜的事。8月下旬,根据李莹申请,经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与深圳市红十字会协调联系,父母代表李莹与深圳市眼角膜库签署了角膜捐献协议。

  爱心接力
  李莹在校期间,奋发向上。在入学之初的军训中,刻苦训练,表现出色,被评为“军训标兵”。她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竞选为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干部,负责宣传工作。她行走困难时,仍然坚持从新校区宿舍步行近一公里路,爬四层楼梯到学生会办公室出板报。站久了,左腿疼得厉害,就用右腿支撑身体。
  李莹还有个“职务”是宿舍长。李莹的同学说,李莹特别有爱心。尽管她在宿舍里年龄不是最大的,但像大姐姐一样关心同学。宿舍里每一位同学的生日她都记得十分清楚,每当宿舍同学过生日,她和其他同学把宿舍布置得特别温馨。由于她工作出色,热心助人,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李莹的父母说,李莹从小就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特别孝顺,体谅父母长辈。李莹的外公“文革”中受到迫害,落下一身病。李莹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每天放学做完作业都去看他,帮外公洗衣、洗头、洗脚、掏耳朵、剪指甲、捶背……老人特别疼爱这个外孙女。
  李莹在医院治疗期间,每次都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地面扫得干干净净。她说,那些护士姐姐很辛苦,不能给她们添太多麻烦,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尽量做点。她经常给同室的病友讲笑话,用青春和乐观感染着病房里的每一个人,鼓励他们好好配合医生治疗。
  9月9日17时42分,李莹在内蒙古医院永远地离开了爱她和她爱着的人们。
  9月9日晚,李莹眼角膜被送往深圳。第二天, 在深圳眼科医院被成功移植。在深圳打工的21岁安徽女青年王俊和26岁的广东男青年张锦威成为受益者。
  在李莹精神感召之下,作为深圳人民对内蒙古人民真情的报答,从深圳眼角膜库中取出的两例眼角膜,由实施李莹眼角膜移植手术的深圳眼科专家姚晓明博士带到内蒙古。9月28日下午,在内蒙古医院为侯金旻和赵杰两名内蒙古患者进行移植。10月10日,李莹的父母――李建国、冯迎春递交申请,加入眼角膜志愿捐献者行列,实现爱与光明的接力!

责任编辑:米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