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王懋:大三学生4年获7项专利
当别人打篮球、踢足球时,他却摆弄着电焊机、电线等,研究出了6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发明专利;当别人玩网络游戏、打电玩、谈恋爱时,他却钻进自己的小屋寻找另一种乐趣。他就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王懋。
今年10月24日,王懋收到了新型恒温容器和标本运输装置的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昨日,记者走近这位年仅22岁却在4年时间里拥有7件专利的专利发明“专业户”。对于自己在发明方面的天赋,王懋说:“有想法的人很多,只是他们没有把想法变为现实。”
幼时爱拆卸玩具
王懋很腼腆,说话时爱脸红。
小时候,好奇心让他对什么事物都要研究一番,家里所有的玩具都被他拆过,他把玩具拆了再重新组合安装,每一次都能使玩具恢复原样。“当时就是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提起小时候搞破坏,王懋有点不好意思。
“12岁之后,再没被父亲打过。”王懋说,因为从小调皮,爱搞破坏,爸爸买回来的玩具,他拿到手里就全拆了,没少挨父亲的打。12岁之后,父亲的教育方式改为说服教育了。但在王懋的父亲看来,王懋每天躲在自己的小屋里,不知道他都在做什么。
发明防近视桌椅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2004年,王懋上高二。他的视力下降很快,于是他就想买保护眼睛的仪器。作为医生的父亲告诉他,近视应以预防为主。当时市场上也有出售学习桌椅的,王懋发现,这种学习桌椅只是在桌面上加一个倾角,如果在这种桌椅上进行改造,减少近视形成的因素,就能预防近视。什么样的光线适合阅读,王懋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半年多的实验,他尝试了几十次,最后找到用光源互相抵消的办法来减少光线对于眼睛的刺激作用。正确的坐姿也是预防近视的另一重要因素。他想到在椅背上加一个类似于背背佳的固定带,强制人的坐姿,从而保持正确的学习姿势。经过试验,王懋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一次,他在课间休息时,忽然想到,如果他的学习桌椅上安个自动提醒装置,像学校的电铃一样定时提醒学生该休息了,做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那该有多好?这样,一个科学实用的预防近视学习桌椅模型制作成功了。当年暑假期间,王懋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王懋的父亲这才知道,儿子每天躲在小屋里在研究什么。2005年10月19日,王懋拿到了他的第一张专利证书。
专利产品捐献灾区
怕影响王懋学习,父亲并不支持他在高中时搞发明创造。现在,父亲仍认为王懋高考没考好和他搞的这些发明创造有直接关系。
“我和他妈给的零用钱,他都用来买电焊机、电线了,却从来舍不得买吃的。”王懋的父亲说,王懋的房间没有下脚的地方,都是他用来搞研究发明用的各种仪器和设备。王懋则认为,自己的好奇心和父亲有直接关系,他搞发明有父亲的遗传基因。
王懋的父亲在呼市第二医院从事检验工作。小学和初中时,王懋在父亲的实验室看到各种瓶瓶罐罐时很好奇,他还经常在显微镜上将肉眼无法看到的东西放大。由于工作关系,王懋父亲研究厌氧菌培养装置已有20年,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好的密封方法。王懋父亲先后用蜡、胶带等进行密封,但都失败了。2004年的一天,王懋父亲又开始研究,坐在一旁的王懋告诉他用胶垫就可以了,没想到这个困扰了父亲多年的难题,在儿子的点拨下迈出了解决的关键一步。同年11月,王懋父亲以他和王懋的名义申请了专利。去年,王懋的父亲自己开了个小工厂,将这件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今年1月份,父子俩研制出的用厌氧菌阳性检测装置和厌氧菌阳性检测方法生产的培养基正式投入市场。这种培养基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对厌氧菌的培养结果可靠性高,主要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和食品类生产上。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王懋的父亲将价值两万元的1600个培养基捐献给地震灾区,用于对伤者的治疗。
获学校创新基金
外表瘦弱的王懋,是一个喜欢挑战和创新的人。王懋上了大学后,父亲开始支持他搞研究。王懋和父亲先后又研究出新型厌氧菌培养装置和厌氧菌培养装置两件专利。连续两年,他都申请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创新基金,并先后获得了3000元和2000元的基金支持。2007年,他发明了新型厌氧菌鉴定或药敏装置,后又发明了标本运输装置,均申请专利成功。
耐住寂寞才能赢
在同学眼里,王懋是一个恋家的人,宿舍里数他回家次数最多,只要没课,王懋就会跑回家里,钻进他的小屋研究他的小发明。王懋的很多创新想法,都得益于他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我们生活中需要改善的地方太多了,现在很多餐馆用的都是木筷子,每年要消耗很多树木,能不能发明一种携带方便的筷子,只要换个头,既可以是筷子,又可以当刀子使用?”王懋又发明了一种太阳能保温杯,利用太阳能储存电池,并利用PTC材料,制作了一个轻巧方便的保温杯。他的第一个杯子(雏形)在今年学校评估时,送给了黑龙江佳木斯大学的校长作为纪念。王懋喜欢打网球,喜欢旅游,但和研究发明相比,他更热衷于后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