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新闻网]新东方三巨头农大激情励志
核心提示: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组织的2009中国大学生励志系列公益讲座——梦想之旅,4月20日晚走进内蒙古农业大学。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三巨头俞敏洪、王强和徐小平通过3个多小时的激情演讲,为3100多名大学生指点学习和就业迷津。当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自治区团委书记胡达古拉还为我区28所高校的90名贫困大学生,颁发了18万元的新东方西部特困大学生专项助学金。
俞敏洪:只有执着,才会走得更远
关键词:知识 友谊 爱情 经验
19时,励志演讲准时开始。伴随着全场3100多名学生的欢迎声,俞敏洪一身休闲服出场。
“因为自己的长相问题,我在大学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全班25个女生,我都暗恋过,但是一次都没表白过……”俞敏洪轻松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和大学生的距离。
俞敏洪用轻松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面对大学生今天的校园生活和就业压力,他告诫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做好知识、友谊、爱情和工作经验方面的积累。
知识储备方面,他说在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后,要学到精,保证大学顺利毕业,因为这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后追求幸福生活的生命工具;专业的书要吃透,同时还要读大量的书,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速读、略读、精读都不要放过。
俞敏洪认为,大学生上学期间,必须广交朋友,储存友谊,学会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俞敏洪上大学4年,为宿舍的同学打了4年的水。他也总结出了自己的“打水理论”:多为他人服务,自己才能有资格享受和有收获,这叫多劳多得。
俞敏洪说,他最看不起那些因为爱情不如意就轻易放弃生命的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奉献生命的人才是崇高的。
谈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俞敏洪告诉在校大学生,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增加自己将来就业的砝码。
俞敏洪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大学生。刚考入北大时,同学们戏称俞敏洪说话“讲日语”,后来,俞敏洪就拿着收音机,在学校的林荫路上模仿播音员苦练。人生的路在于走,而不是你走多快。俞敏洪最喜欢骆驼,佩服骆驼的精神。今天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如同骆驼在沙漠中行走。骆驼绝不会在沙漠中狂奔,因为它清楚前面的路在于执着,才会走得更远。大学生不论是在校还是走出校门,选准了目标后,要一直走下去。
【小档案】俞敏洪,1962年10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期间患病休学1年,1985年毕业,留校担任外语系教师;1991年9月辞职,开始进入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11月16日,创办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也成就了自己开创民办教育新模式的地位。
王强:跳出传统思维模式 增加就业砝码
关键词:看清自己 自我推销
当晚,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英语教学专家、美语思维学习法创始人王强从现代大学生如何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认清自己的特点,成功进行自我推销等方面进行了启迪式演讲。
对王强来说,自费赴美留学又选择学习计算机专业,绝对是出自生存的需求。“要在美国长久地待下去,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逼着我做出了一个选择,从人文研究转向实用学科,因为这样容易就业,先解决温饱问题,然后再思考我的人文问题。这个决心一下,我就比较坚决,要改学计算机。”然而如何敲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门槛,对于王强这样一个北京大学文科类的毕业生来说,无疑比登天还难。经过仔细思考后,王强想出了一个策略。
于是,王强拿着北大4年文科成绩找到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通过预先设计好的策略,和系主任经过一番“计算机最重要的是什么?”“程序”“程序是由什么写成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是什么?”“是一种专业英语……”的系列逆向思维论述,系主任终于被打动,同意王强直接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这段经历体现出了‘语言就是力量’”。两年半后,王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成为贝尔传讯研究所的一名软件工程师。
加入新东方后,1996年王强开创了“美语思维法”口语培训。“要么不出拳,要么就一拳击中目标。”“美语思维法”成为一种全新的、极为有效的口语表达突破法,王强也因此被学员称为“美式口语教父”。
王强告诉在场的大学生,要学会看清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不同之处,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无论是在求学期间,还是求职就业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不同之处,才能增加自己就业创业的砝码。
【小档案】王强,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6年。1990年,王强自费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96年,王强放弃在美国贝尔传讯研究所年薪6万美元的软件工程师优厚职位,毅然回国加入新东方,最终成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三驾马车”之一。
徐小平:人生不能没有希望
关键词:梦想 希望 信心
徐小平在演讲中告诫在场的大学生:“人生不能没有希望,不要因为你有到不了地方,就不去努力,为了实现梦想和目标,可以退而求其次。”
谈起和俞敏洪等一起创办新东方的艰辛经历,徐小平说:“好在我们都没有放弃我们的梦想,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就有希望。”
徐小平说创业的时候,条件十分艰难,办公室是租的,车是天津大发。他还给在场的大学生讲了一个故事。1999年,一个22岁就取得硕士学位的女大学生,出国条件都符合了,但是连续被拒签了5次,她非常失望。后来,她找到徐小平咨询,徐小平仔细分析后认为,拒签的原因可能是她没有明确介绍自己的特长和成绩以及穿着打扮与年龄不符。“不要丧失信心,有希望就有梦想。”经过徐小平的指点,这名女生改变策略后,如愿地出了国。
【小档案】徐小平,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大学;1983~1987年,先后任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教师、北京大学团委文化部长、北京大学艺术团艺术指导;1987~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并获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音乐学硕士学位;1996年1月回国,创建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新东方留学、签证、移民咨询事业创始人;现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