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位置 > 首 页 > 媒体农大 > 正文

让精神永续传承——写在纪念“12.14”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7周年之际

添加时间:2009-12-14 17:12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7个年头过去了,“12·14”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所迸发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源泉,依然从呼和浩特汩汩流淌向中华大地,滋润在人们的心中。见义勇为,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呼和浩特精神的体现。7年来,在“12·14”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英雄人物诞生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展现着这座城市的崇高精神。
    
    昨日,当记者再次站在“12·14”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纪念碑前,感慨万千,救人英雄王超、刘业和郝龙彪那英勇的一幕让我们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
    
    “12·14”英雄青城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让我们把时光再次追溯到2002年12月14日15时35分。
    
    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在呼和浩特市青城公园三角湖冰面上,呼和浩特市恒昌店小学的苏小林和同学玩耍时不小心掉进了冰窟中。
    
    同学大声地喊道:“救命啊,有人落水了!”正在公园玩耍的呼和浩特铁路第一小学学生王超、乐雅芳和吴亚斌听到呼救声,赶紧跑了过来。冲在最前面的王超拉住苏小林的衣服用力往上拽着,突然,冰面再次塌陷,王超和紧跟在后面的乐雅芳都掉进了冰窟中。跑在后面的吴亚斌看到后,边跑边高声呼救:“有人落水了,救人啊……”
    
    刚走进公园的内蒙古工商行政管理学校(现为内蒙古财经学院赛罕校区)学生刘业和李飞听到呼救声,立刻飞奔到湖边救人,可是冰面第三次塌陷,刘业和李飞也掉进冰窟中。此时,正在公园准备合影留念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2002级农学二班的24名同学听到呼救声后也立即飞奔到湖边。郝龙彪、刘英妹等24位同学手拉手开始在冰面上实施救人,然而,冰面再次塌陷,救人的同学纷纷掉入冰冷的湖水中。
    
    正在危难时刻,在公园中游玩的刘小杰、冬泳爱好者杜晨泽、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学生刘宇超和潘启超等人,以及公园中的群众纷纷加入到救人的行列。
    
    苏小林得救了,可是救人英雄王超、刘业和郝龙彪却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英雄,一个简单的字眼,却演绎出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感人故事。他象征的是社会正气、良好风貌,更象征着一种时代精神。我们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行——
    
    □张国庆:舍身救助被辱女同学
    
    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行,他们奋不顾身。2004年11月8日6时40分许,呼和浩特市第二职业中专高二年级学生张国庆和党鑫,在上学途中挺身而出营救一名被持刀歹徒胁迫的女学生,张国庆不顾个人安危与歹徒进行搏斗,不幸被歹徒杀害,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事情发生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为了表彰张国庆和党鑫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追授张国庆为“优秀共青团员”和“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授予党鑫同学“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人们来到追悼会现场,用鲜花,用真情,用泪水来追悼这位年轻的英雄。张国庆走了,但他的事迹却留在人们心中。
    
    □池明明:舍身营救落水少年
    
    池明明,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2004级二班学生。2005年8月6日,在黄河勇救落水少年时不幸遇难。
    
    2005年8月6日13时许,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中滩乡的池龙龙(16岁)和乔通(15岁)正与从包头来当地走亲戚的孟晨雨(14岁)高兴地玩耍着,突然,他们的足球滚进了黄河。看到足球掉进了水里,3个少年赶紧下河去捞,池龙龙和孟晨雨不知不觉走入了深水处,一下子淹没在河水中。乔通急忙返回岸边,大喊救人,可是他的呼救声却被岸上拖拉机的声音淹没了。
    
    附近的池明明听到呼救声后立即赶过来救人。他先把孟晨雨托着推向岸边后,又返回去救弟弟池龙龙。耗尽体力的池明明和弟弟两人在水里只浮动了几下,就沉了下去……兄弟俩再也没有上来。但他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却在黄河河畔传唱。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而呼和浩特精神所涌现出来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事迹正是对城市精神的最高诠释。英雄的事迹依旧在继续——
    
    □2006年“8·1”呼和浩特爱心大营救谱写爱的序曲
    
    2006年8月1日晚,因车祸造成失血过多,生命垂危的农民工张志全被120救护车送到了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从这时起,一个特殊的血型、十几名医护人员、几十辆出租汽车、一百多名献血者、八百毫升血液……共同为我们的城市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呼和浩特精神之歌在人们心中传唱。
    
    颜旻颜昊和常胜勇救出租车司机不留名
    
    2006年10月1日22时10分,颜旻和颜昊兄弟俩驾车回家,在途经哲里木路立交桥北侧时,发现前方的一辆出租车正在燃烧,司机斜靠在方向盘上不省人事。车内熊熊的大火正在快速接近油箱和燃气罐,随时可能发生爆炸!面对险情,兄弟俩毫不犹豫地合力抢救司机。此时,打工回校路过这里的内蒙古工业大学学生常胜也跑过来加入了救人行列。当他们抱着司机离开不到10米远时,身后的出租车便“砰”地一声爆炸了!
    
    □李莹:捐献眼角膜,把光明留给人间
    
    2007年8月26日,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李莹在病床上进行了入党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9月9日17时41分,李莹因患横纹形肌肉瘤医治无效在内蒙古医院去世。9月10日,李莹捐献的两枚眼角膜在深圳成功移植给了两个年轻人,使得两个年轻人重见光明。李莹生前的两个遗愿: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捐献眼角膜都得以实现。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事迹从未在这座城市停顿过——
    
    记者感言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呼和浩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它深刻的时代内涵,从2002年12月14日的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到2007年李莹捐献眼角膜把光明留给人间的感人遗愿,一批批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的不断涌现,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伟大精神。而城市精神就如一面旗帜,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而今,在纪念“12·14”英雄群体勇救落水儿童7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首府呼和浩特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因为,我们有着伟大精神的传承,我们正踏着英雄足迹继续前行。(文/赵敏)
               

责任编辑:赵殿武
阅读:

上一条:受到感动 26名贫困学生刻苦学习获得李莹奖学金

下一条:广东博罗县招纳高端人才 吸引170名博士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