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位置 > 首 页 > 媒体农大 > 正文

【正北方网】贫困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举行1.2万人求职

添加时间:2012-04-27 15:09 来源:正北方网

(转载于正北方网4月26日刊载)

很多求职者前来应聘

着正装的求职者

满意而归

现场签约

 

    文·摄影/记者  高  佳  李国萍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的资助体系,令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大为改观。与此同 时,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吸引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因为帮助一名贫困家庭子女就业,就能带动一个贫困家庭稳定脱贫。

    4月26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农牧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扶贫办、团委、国资委、经信委、工商联主办,内蒙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协办的“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专场招聘会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春华,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符太增,自治区党委常委曹征海出席。

    9时许,胡春华等领导一行来到招聘会现场,仔细询问应聘者的求职意向、招聘单位需求情况,并且鼓励求职者要大胆推介自己,还要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叮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用工和求职者求职搭建好沟通交流的平台,这样既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也利于求职者顺利找到合适工作,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帮助和促进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就业援助措施有:免费求职、优先推荐就业、创业可优先贷款、优先获得就业见习机会。

    本次专场招聘会有261家用人企业提供6684个岗位,1.2万余名贫困大学生到场求职。当日上午,包钢集团、内蒙古电力有限公司、内蒙古盐业公司、内蒙古新城宾馆等招聘企业,已经与部分贫困大学生签约。

    看中贫困大学生能吃苦

    此次招聘会由内蒙古党委农牧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扶贫办、团委、国资委、经信委、工商联共同主办,261家用人企业提供了6684个岗位,12000余名贫困大学生在招聘会上找“伯乐”。在招聘会现场,各级领导共同见证了部分用人企业与贫困大学生的现场签约。

    以往,社会给贫困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大多数都是像推销、家教、营业员等工作,很多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往往不能发挥长处。然而,昨日的专场招聘会这一局面被改变,大型煤炭企业、商场超市、园林园艺、婴幼儿早教、房地产公司等一些重要行业纷纷成为招聘单位中的主力,而招聘方也不约而同地认为,贫困大学生会成为公司发展壮大中的“特殊资源”。

    内蒙古福建商会秘书长焦万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关心和爱护贫困大学生是每个有良知的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尤其是一些企业在做大做强过程中,希望能回馈社会,帮助困难家庭大学生解决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希望员工在就业过程中能吃苦,有较强的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以80后、90后为主,且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相比之下,一些出身贫困的大学生更能吃苦耐劳。

    在几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招聘台前,一些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填表。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公司虽有一定影响,但还在创业阶段,我们比较看中贫困大学生能吃苦的特点,他们的意志比普通人较坚定,而且目标明确,对公司迅速成长有积极作用。同时,储备一些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对公司的未来也有帮助。”

    贫“资本”不能贫能力

     “我从小帮大人干农活,家里能供我上大学就不错了,村里很多孩子都因为家里穷、孩子多而辍学了,而城市里长大的同学懂电脑、外语好、沟通能力强,还会打篮球、踢足球,同等条件下,他们找工作总比我们轻松。”内蒙古财经大学大四学生小磊对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贫困大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没有机会学习特长提高综合素质,而一些用人单位恰恰很重视这些。因此,多种原因导致贫困大学生就业处于弱势,他们从入学起就开始承受压力,由于经济上处在劣势,普遍缺少勇气,不善于表达自己。在本次招聘会上,多位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表示,贫困生贫“资本”但不能贫能力,首先要保持自信,保持阳光的心态,加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面对求职路上的“拦路虎”,贫困生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找到一份好工作,记者采访了内蒙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金龙,他表示:物质基础不够、社会资源少,贫困生可以选择成本最低的求职路径,像内蒙古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定期举办的招聘会、内蒙古人才网网上招聘等;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如城市,导致贫困生综合素质处在劣势,贫困生可以从基层岗位做起,靠实力打拼,职业发展是一场长期的马拉松赛,初期2~3年时间是练好基本功,将来才有更好的机会得到提升。“用人单位招聘强调求职者有吃苦耐劳精神,而这些正是贫困生的独特优势。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过度自负眼高手低的员工,这些招聘规则都给贫困生提供了机会。在求职时,贫困生要把握好自己吃苦耐劳、勤恳谦虚的品质,同时,要选好求职单位。毕业在即,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成为多数毕业生的求职目标,而贫困生可以避开热门岗位,靠实力竞争私营企业岗位。”采访中,说到给毕业在即的贫困生支招,金龙强调说。

    招聘会就是双选会,用人单位是其中一位主角,对于给贫困生的建议,一位有多年招聘经验的HR(人力资源)经理马丽红表示:“对于贫困生,拥有的学历就是最具说服力的砝码。贫困生应该力争上游,名校背景、高学历学位、奖学金、党员身份,以及过硬的成绩和一些含金量较高的培训证书,都是他们求职时最好的资本。所以,在学校学习时,贫困生应该向这些硬条件靠拢,积极争取无可挑剔的学业背景,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当步入工作岗位后,贫困生依旧不能懈怠,要积极提升学历,增加岗位技能培训,拿到行业认可度高的证书,毕竟个人能力永远是求职和工作中最有力的砝码。”

    不少学生着正装上招聘会

    每场招聘会,毕业生身着休闲装的不少,西装革履的也大有人在,更有浓妆艳抹、奇装异服的应聘者。记者昨日在招聘会现场就着装这一问题进行了采访,大家均表示,要视所应聘岗位特点而定,但无论是正装还是便装,都要衣着得体、举止大方。

     “穿着正装能给人留下态度认真的第一印象,就像女性化妆一样,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来自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学生张洁说,原来,为了参加此次招聘会,学校要求他们全部着正装,这样会给企业留下较好的印象。

    记者采访多位公司招聘者,多数都表示,穿上正装,形象好、显得体面。呼和浩特市一家大型酒店的负责人说:“招聘会虽然只投递简历和问些简单的问题,但第一印象很重要,穿着正装会让人觉得你尊重招聘者,这会给应聘者加分不少。因为他们体现出来的是礼貌和修养,还有正式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企业自然更乐意招这样的应聘者。”

    不过,也有一些用人单位表示,没有刻意去要求应聘者穿正装,只要整洁得体就可以了,面试单位最注重的还是能力。

    贫困大学生多有兼职经历

    90后在人们印象中,多是怕吃苦、依赖家长,然而在“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专场招聘会上,记者看到的却是许多穿着朴素的求职者,他们认真地看着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这些求职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均来自于贫困家庭,家境不够富裕,缺乏社会关系,求职全靠个人奋斗。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贫困生七成以上都有兼职经历。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地里辛苦一年收入也不到1万元。为了供我和弟弟上学,农闲时候,他们还得进城打工,我挺心疼的。所以上了大学以后,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赚生活费,减轻父母的负担。”家在和林县的王艳是内蒙古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大三学生,她告诉记者,由于家庭贫困,她上大学的学费申请了助学贷款,生活费是课余时间给考研班、计算机班招生,或者在学校食堂帮忙收桌子赚的。“兼职一个学期也能赚近2000元,如果没有特别需要,也就够了。”王艳知足地说。

    作为一名专科生,3年的大学生活转眼间结束了,谈到今天招聘会的收获,她告诉记者:“一毕业就意味着要开始还助学贷款,毕业后一年内是免息的,所以找工作对于我来说还是挺着急的。由于是学医的,就业方向比较单一,加上学历是专科,所以只能找民营医院求职。转了一圈儿,找到六七家民营医院,我都留了简历,希望得到认可。”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10位前来求职的贫困生,有7人表示有兼职经历。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李晓霞说:“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大一军训结束后,我就四处寻觅兼职打工的机会。其中,最长的是做家教,持续了2年,授课对象主要是小学生,每周去2天,一次课程30~50元,一个月的收入基本在400元左右,这样我的生活费就自理了。”“贫困生要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最好围绕着这个方向,找相关相近的兼职,这样,兼职就可以为以后求职加分。”招聘会上,一家煤炭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小周表示:“一些大公司面对大三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有部分实习岗位,虽然薪资很少,但是应该主动去争取。”

    高昂求职成本困扰贫困大学生

    招聘会上,记者了解到,在求职过程中,贫困大学生除了社会关系薄弱外,高昂的求职成本也困扰着很多贫困大学生。打印简历、职业套装、通讯、交通、上网……每一项都要花钱,多项费用加在一起,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王楠来自武川县,是今年的应届生。对于他来说,降低求职成本是首选,这就要求他明确求职目标,放弃“海投”以及成功几率很小的应聘。“今年1月份,面对接踵而来的招聘会,我开始为进入职场投资。花500块钱买了一身西服,这是第一笔花销,然后就是印简历,一份详尽、突出个人优势的简历要2块多钱,最少要复印40份……全套准备下来花了我3个月的生活费。”采访中,说到求职路上的投资,王楠一脸无奈。他告诉记者,参加招聘会投资还不算大,有些同学也是贫困生,为了考公务员,投资几千元。“公务员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上的,竞争太激烈,所以我从来没考虑过。身边有些同学报考公务员,买辅导书、报培训班,动辄花费三四千元,之后没考上,钱也打了水漂。现在我能做的,除了参加招聘会,就是天天盯着几个求职网站,海投简历等回应。这是最节约的应聘方式,每天投出的简历有10多份,但大多石沉大海,有时接到呼和浩特以外城市用人单位的面试通知,还得仔细考虑,免得白跑。”王楠如是说。

    对于王楠的无奈,身为贫困大学生的徐慧也有同感。手握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还曾多次获得奖学金,起初准备迈入职场的徐慧信心很足,但在之前的一次招聘会上,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打量她之后表示,这个岗位对形象、气质有要求,所以不能录用她。由于经济原因,徐慧在衣着打扮上不能投入太多。“家庭条件好的女同学花费几千元,又是美容、又是烫发,还购买价格高昂的职业装,应聘时光彩照人,而我们贫困生只能穿着20多元钱购买的衣服,相比之下便显得寒酸了。”

责任编辑:彭静
阅读:

上一条:【正北方网】胡春华等出席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签约仪式

下一条:【人民网】胡春华:扎实做好促进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