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政协委员赵心力:内蒙古基本村村设有兽医防疫员
添加时间:2012-05-04 15:16 来源:人民政协报
转载于 2012年04月23日《人民政协报》刊登
今年两会期间,如果在农业39组会场看到一个衣着时尚、充满活力的女委员,那就是赵心力了。这位快人快语、爱笑的女士,和她的同事一道,不仅守护着内蒙古广袤草原上牛羊的健康,而且在用自己的专业,为更多的老百姓搭建起卫生安全的屏障。
赵心力1984年从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动物疫病预防、诊断、科研等防控工作,在近30年的兽医工作实践中,她先后主持并参与了牛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和禽脑脊髓炎油乳剂灭活疫苗研究工作,还参加了“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源及防制措施研究”、“鸡油乳剂灭活疫苗研究及推广”、“山羊流产病原学研究”等多项研究。2008年被任命为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后,和同事一道,结合内蒙古实际情况,运用综合防控措施,使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稳定,动物病疫情高发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并成功防止了境外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炭疽等境外疫情的传入和发生,实现了“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畜产品卫生质量事件”的目标。
和赵心力一道工作的,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赵心力告诉记者,内蒙古全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自治区、盟市、旗县区、嘎查苏木(乡镇)四级兽医队伍网络,人员总编制数8000人左右。另外,经过近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嘎查村级防疫员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这支队伍17000人,基本上满足了村村设有防疫员的要求,共有兽医人员达2.5万余人,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兽医防疫队伍。
这支队伍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力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消费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为农牧业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耳标佩戴率达90%以上。疯牛病、非洲猪瘟等外来病被成功堵截于国门之外,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近几年没有发生。同时,我们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不断强化兽药质量监管和兽药残留监控,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赵心力说,过去农业兴旺发达的标志就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兽医作为一种古老的职业于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变,现代动物生产和动物医学的迅猛发展,兽医的服务对象更是日新月异。现代兽医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维护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以及公共卫生中发挥作用。
“内蒙古全区执业兽医共821名,包括兽医师和助理兽医师,官方兽医正在审核确认,目前符合条件的3445名。2010年和2011年我们内蒙古全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参考5181人,其中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364名,获得助理兽医师457名。”谈到新时期兽医发展方向,赵心力说,首先解决动物重大疫病与人畜共患病的防控。二是保障食品安全,尤其是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三是保障特种动物健康,维护生态平衡。
“貉、狐、貂等经济动物,老虎、熊猫等野生动物,再加上现在全国包括上亿只宠物犬、猫在内的各类宠物,它们的健康全都靠我们兽医去维护。”赵心力自豪地表示。(杜军玲)
责任编辑:彭静
阅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