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位置 > 首 页 > 媒体农大 > 正文

【中国民族博物馆】40个蒙古人的40年

添加时间:2018-12-23 20:57 来源:新闻中心

原文转载于:中国民族博物馆2018年12月22日报道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GwWEpEqog3vDhV-uFS21g

 

“在历史跨越的现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展”

在中华世纪坛展出

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民族博物馆以“民族影像志摄影”为承载主体,以真实、生动地反映中华各民族在过去40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为宗旨,选取充满摄影师个人印迹的记忆切片来展现历史嬗变现场性和细腻性的大型展览《在历史跨越的现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展》。展览用生活情景来构建改革记忆,将人物故事拼合进历史长卷,从而连缀出一部充满色彩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史,为观众展示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难忘记忆与故事。

由著名媒体人巴义尔先生所拍摄的《改革开放40年蒙古族人物影像志》是本次展览的重要内容。作为《民族画报》高级记者,作者巴义尔在持续39年的摄影创作中,曾为数百位蒙古族当代人物立像。此次展览从巴义尔先生的人物摄影作品中,选取了40位蒙古族当代杰出人物,将这些人物在改革开放40年间所取得的最重要人生成就依照编年史的方式连缀起来,展示出了一部与时代轨迹同步共振、与改革开放历程密切相关的人物史乃至民族史。

这40位蒙古族杰出人物的影像作品来源于新闻现场、单位、家庭、旅途,以及所有可以拍照的机会。“照片里的人物正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新时代的各界各龄人物,他们的身上正好折射了国家、民族、地区、行业、时代的特征,是与时代同步的,是与社会变迁同步的,是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符的结果。他们诞生、得益于这个时代和社会,也为此做出了贡献,是共同成长的过程,因而也就具有了时代价值。”巴义尔说。

事实上,这些人物的成就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所带来的,而他们的成就也共同汇聚成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成果;改革开放造就了他们,而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也从他们的涓滴贡献中汲取了溪流成海的生机与动力。因此,这一部人物影像志就是一部关于一个民族与一个时代同步发展的历史。

 

1

 

【1978】青卓力克

著名航天动力专家

中国航天研究院火箭发动机专家青卓力克 。

1978年,青卓力克参加了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的我国第一代机动火箭发动机设计研制工作。她在设计中采用五项先进技术并获成功,因此荣获航天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她曾成功攻克十几项开创性航天高科技难题,并被运用到当时正在设计的航天新型号中,后续的多项航天新型号也沿用了其科学成果。 

 

2

 

【1979】德德玛

著名女中音歌唱家

歌唱家德德玛1981年在北京演出。

1979年1月,在北京“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蒙古族青年女中音歌唱演员德德玛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震惊全场,人们从此记住了其独具魅力的嗓音和演唱技巧,将她誉为“一颗灿烂夺目的歌唱新星”。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也随之风行全国,并于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世界优秀歌曲”编选入教材。

 

3

 

【1980】李林

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林(李四光之女)。

1980年,剑桥大学博士、从事高温超导研究的物理学家李林用自己设计的吸气溅射仪,第一次在中国制备出临界超导转变温度最高(23K)的A15相铌三锗薄膜,在当时国际超导研究中居领先地位;同年得到Tc=23K的A15NB3Ge薄膜并提出成相规律,获得国际同行的好评。就在这一年,李林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4

 

【1983】斯琴高娃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1982年内蒙古歌舞团演员斯琴高娃在报幕。

1983年,电影《骆驼祥子》女主角扮演者斯琴高娃荣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六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斯琴高娃从此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电影一同成长,成为新时期中国电影事业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5

 

【1984】旭日干

家畜繁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家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旭日干曾任内蒙古大学校长。

1984年3月,在日攻读博士学位的旭日干在国际上首次成功进行了山羊、绵羊体外受精,培育出世界第一胎“试管山羊”。

 

6

 

【1985】乌可力

材料学家

材料科学家乌可力为中国火箭技术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1985年,曾成功研究出无机耐高温涂料并填补两项国内空白的乌可力,出任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执行副总裁,参与了我国卫星发射服务进入国际市场的重大决策,为我国空间技术跻身国际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极大贡献。

 

7

 

【1986】侯一民

著名美术家

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侯一民珍藏着当年他设计人民币的素描稿复印件。

1986年,作为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设计者之一的著名美术家侯一民先生,在这一年参与创建了“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园林景观,吸引大批游客从香港到深圳参观,这些景点一时也成为深圳吸引国内旅游者的一个亮点。

 

8

 

【1988】乌兰

蒙古医学家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院长乌兰教授为蒙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8年,内蒙古国际蒙医院院长乌兰首创了蒙医五疗科,使蒙医温针火针疗法得以发扬光大,填补了当时国内国际在该领域的空白,为蒙医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9

 

【1989】三宝

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作曲家三宝指挥乐队演奏他母亲辛沪光作曲的交响诗《嘎达梅林》。

1989年,在北京亚运会大型演出中,作曲家三宝的一首《亚运之光》唱响全国,风靡华夏。三宝此后一举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流行乐坛的代表性人物。

 

10

 

【1991】确精扎布

蒙古语言学家

内蒙古大学教授确精扎布是蒙古语文数字化的奠基者。

1991年,在内蒙古大学开设蒙古文信息处理、蒙古语实验语音学基础等新课程的确精扎布荣获政府特殊津贴;其论著和主持开发的应用软件获得了自治区级社科优秀论著一、二等奖;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1

 

1993】塞夫、麦丽丝夫妇

著名电影导演、编剧,国家一级导演

电影导演塞夫、麦丽丝夫妇先后担任内蒙古电影家协会主席。

1993年,一部具有史诗气质、场面宏大感人的电影《东归英雄传》在全国上映,引发轰动效应,使观众对蒙古族土尔扈特部所完成的“人类古代史最后一场伟大迁徙”深深震撼。这一年,该片导演塞夫、麦丽丝夫妇荣获政府奖最佳导演奖。

 

12

 

【1994】斯力更

数学家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斯力更是数学家。

1994年,长期从事时滞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的斯力更教授出版了《中立型时滞系统的运动稳定性》,成为国际上研究中立型时滞微分方程问题的第二部专著。

 

13

 

【1997】白岩松

著名节目主持人、记者

中央电视台评论员白岩松新书《白说》呼和浩特读者见面会。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中央电视台进行72小时直播;当电视屏幕上出现英港督彭定康的车绕着港督府转了好几圈的画面时,蒙古族主持人白岩松以一句“历史的车轮不会原地转圈”的解说词,深击人心,赢得了全国观众瞩目。白岩松此后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最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14

 

【1998】S·苏雅拉图

计算机信息处理专家

内蒙古社会学科学院研究院苏雅拉图发明蒙科立蒙古文输入系列软件如今广泛应用在新闻出版教育领域。

1998年,S.苏雅拉图在“呼和浩特市蒙古语言信息自动化处理研究所”基础上创建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MIT(蒙古语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使其成为填补少数民族软件技术和产品多项空白的民族文字信息技术研发中心。

 

15

 

【1999】喀兴林

物理学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喀兴林是量子力学家。

1999年,曾任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大学物理》杂志副主编的喀兴林先生出版了《高等量子力学》。这本集喀兴林先生一生教学研究经验、逻辑严密而自成系统,为后来量子力学理论打下坚实基础的著作,成为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常用的教材与参考书。

 

16

 

【2000】芒来

兽医学家

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芒来教授是马科学家。

2000年3月,在东京大学以全A成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芒来,发表了“马咽鼓管囊(喉囊)形态学特性的研究”研究成果,成为国际上马咽鼓管囊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该成果为马咽鼓管囊生物学特征的解明、马咽鼓管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诸多方面提供新颖而详实的实验数据,被评价为“这一世界一流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成果将被世界各国的家畜解剖学教科书摘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7

 

【2001】图力古尔、包海鹰夫妇

菌物学家;中药材专家

图力古尔、包海鹰夫妇是吉林农业大学教授、菌类学家。

2001年,长期埋头于“动物和植物以外的地球生命第三世界”菌类研究的图力古尔,因成就卓著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8

 

【2002】乌丙安

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为中国非遗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被誉为“我国第二代最富有声望的民俗学家”的乌丙安教授担任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开始组织和参与全国一系列重大民俗民间文化普查和抢救性等工作。次年,他进一步担任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国家非遗保护和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

 

19

 

【2003】蒙克·巴特尔

著名篮球运动员

巴特尔是第一个加入美国NBA打球的中国男篮球星。

2003年,效力于NBA圣安东尼奥马刺队的著名篮球运动员蒙克·巴特尔随队夺得总冠军戒指,成为首个夺得NBA总冠军戒指的中国球员。

 

20

 

【2005】齐•宝力高

国家一级演奏家、世界马头琴大师 

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和他的野马马头琴乐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演出在排练。

2005年,一曲波澜壮阔的马头琴曲《万马奔腾》响起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齐•宝力高在这里举办的马头琴专场音乐会让西方观众深深沉醉于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中。

 

21

 

【2006】乌兰托嘎

著名作曲家

作曲家乌兰托嘎的代表作有《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呼伦贝尔大草原》等多部。

2006年12月,盛况空前的乌兰托嘎作品音乐会“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被称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一次盛典”。次年2月,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了乌兰托嘎的交响组曲《呼伦贝尔交响诗》第三乐章“河流”,面对掌声雷动,乌兰托嘎说:金色大厅里演奏过《蓝色的多瑙河》,现在呼伦贝尔的《河流》也在欧洲鸣响了。

 

22

 

【2007】朝戈

著名画家 

两次应邀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画展的著名画家朝戈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2007年,画家朝戈入主意大利罗马久负盛名的“祖国祭坛”维托里亚诺宫,拉开“经典的重生”主题画展帷幕,成为首次在欧洲文艺复兴中心地举办个展的华人艺术家。十年后,朝戈再次受邀在“祖国祭坛”举办“史诗——朝戈的艺术”主题画展,展览被认为“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现状和发展”。

 

23

 

【2008】其鲁

材料科学家

北京大学其鲁教授发明的电动汽车在北京奥运时开始使用。

2008年,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北京大学材料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其鲁教授担任了奥运会清洁能源电动车用动力电池项目首席科学家。他用代表当时世界电动客车技术最高水平的电动公交车,实现了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纯电动汽车的创举。

 

24

 

【2009】苏荣扎布

国医大师 

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的著名蒙医苏荣扎布教授。

2009年6月19日,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联合举办的首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上,因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苏荣扎布荣获首届全国“国医大师”称号,成为我国第一个蒙古族国医大师。

 

25

 

【2010】格日力

高原医学家

 青海大学原副校长格日力教授是高原病专家。

2010年,首次发现藏族适应高原环境特殊基因的格日力教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刊发了研究成果,并被赞其对人类预防和治疗高原病将产生划时代意义。

 

26

 

【2011】巴音贺希格

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光学家巴音贺希格教授。

2011年底,光栅技术领域优秀专家巴音贺希格携手核心团队,将一个十多人的光栅课题组打造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带出了一支拥有近60人的专业化人才梯队,具备了研制机械刻划光栅和全息光栅的条件及能力,获得科学界高度赞誉。

 

27

 

【2014】傅守静

著名眼科专家

北京同仁医院著名眼科专家傅守静教授(右)。

2014年,92岁的傅守静教授终于结束了她长达60多年的悬壶济世生涯,不再去医院出诊。此前,她创造了出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任期最长主任的纪录,为我国眼科事业特别是眼底病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8

 

【2017】王布和

蒙医药传承人

内蒙古科右中旗草原“神医”王布和30多年来治愈数十万患者,受到多项国家级荣誉。

2017年12月,行医30多年治愈数十万患者、被称为“草原神医”的王布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此次摄影展打破了传统摄影展将图片一张张整齐地挂在墙上的展示模式,采取一种独特的影像叙事方式,在空间里通过对情景化的模拟来突破图片的平面性,形成立体的展示氛围和空间布局,以增强观众对于展示内容的进入感;同时图片的排列注重其叙事的交织性,以团组模块来形成浓厚的情景氛围,以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图片叙事的现场性。

 

 

 

 

 

展期:2018.11.20—2019.1.5

地点:北京中华世纪坛南广场地下二层 当代艺术展厅

 

 

责任编辑:彭静
阅读:

上一条:【北疆大学生】▶40多万大学生参与!内蒙古首届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月完美收官

下一条:【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高校统一战线两支队伍第三期培训班在兴安学院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