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位置 > 首 页 > 媒体农大 > 正文

【北方新报】大学生村官其乐木格:基层淬火中成长

添加时间:2014-05-14 14:30 来源:新闻中心

        转载自《北方新报》2014年5月14日第七版报道 记者  王景和  通讯员  刘宝华

    其乐木格,这个阳光、爱笑的蒙古族女孩,2011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林经济学专业,同年通过考核,成为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希
日塔拉嘎查的一名村官。熟悉她的人说,她像草原上一种叫做“满天星”的花,洁白细碎,清香四溢。
    与其乐木格见面,她刚刚从锡林浩特市组织部取一份文件,赶着送回苏木。和往常一样,总有很多事情等着她去办理。
    两年的基层工作经验积累下来,现在的其乐木格,在业务处理方面已经很熟练了,她说:“我们的工作很琐碎,很多时候要和文字打交道
,比如整理会议材料,策划文体活动。另一项工作内容是下到嘎查,了解牧民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其乐木格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沓厚厚的材料,封面写着“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一事一议’种公羊集中管理基地建设项目档案汇报”,这是今年年初嘎查向上级申请的项目,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改善牧民的生产条件。这份足足有好几百页的材料,每一份报告,每一组数据,都是其乐木格和同事一起,一页一页仔细整理出来的。
    其乐木格有一个粉色的卡片机,里面记录了她在嘎查的工作点滴。日期定格在2013年,有活动现场瞬间:计生宣传活动、关爱妇女宣传活
动、帮扶单位下基层活动、小型那达慕……有牧民生活瞬间:兄妹草场划定现场、牧民互相帮着洗羊、套马……还有新建的文化站、翻新的储草棚,相机里的场景,更多的是在牧民家。其乐木格说,从当村官的第一天起,就觉得和牧民们很亲近,“纯朴”是她定义牧民的关键词,性格直爽的她,也喜欢这份围绕牧民的工作。
    “在学校的时候学到最多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基层工作让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是一个慢慢摸索的过程,更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我
现在已经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分析材料、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逐渐增强,最重要的,在同嘎查牧民的接触过程中,我的沟通能力也进步好多,我这人直来直去,还是个急性子,工作的磨炼,让我能‘慢’下来,遇事懂得先理性思考。”其乐木格这样总结两年“村官”带给她的改变。
    在其乐木格的电脑里,有一个名为“自己”的文件夹,这里面是日常生活中她用手机拍的照片,大致可分为三类:草原、亲友、快乐。带
一点文艺小清新,欣赏生活中美好小细节,这是“村官”角色之外的其乐木格。
    这个80后蒙古族女孩,喜欢蓝天,喜欢音乐,喜欢在阳光下微笑,喜欢在草原上奔跑。在基层工作,能走到草原深处,有时会不经意地发
现一些美丽的景色,她笑着说,自己总是先“踩点”,寻找一些好玩的地方,等到周末休息的时候就和朋友一起去享受休闲时刻。今年的那达慕大会其乐木格也参加了,那天她穿了一件蓝色的蒙古袍,化了淡妆,显得更加青春靓丽。她的周围,还有很多同她年龄一般的大学生村官,照片里他们的合影亲如家人,其乐木格起初和他们在一起交流工作,后来就成了好朋友。
    有人说国家出台大学生下基层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但对其乐木格来说,这是一次主动的选择,她抓住了一
个在基层沉淀自己的机会,很难得,很宝贵。两年“村官”当下来,已经让其乐木格深深融入和喜欢这片草原,“如果我们没有服务期限,能一直做下去就好了,真的挺舍不得。”她说这些的时候,看了看窗外。
    其乐木格前几天参加了人事考试,已经顺利考上了锡林浩特市财政局,工作单位是苏木的财政所,具体地点尚未分配。“我还和我们嘎查
长说,如果我还能继续留在咱们苏木就好了,真想再帮大家做点什么。”这是其乐木格关于分配的愿望。采访要结束时,其乐木格说:“不管以后去哪儿,做‘村官’这两年对我来说都是一段珍贵的人生经历。我在嘎查得到的远远大于我所付出的。以后还是要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完善自己。”  
    “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是上世纪
60年代毛主席向全国知识青年发出的号召。尽管50多年过去了,可是这句话依然鼓励着年轻一代。大学生村官其乐木格就用实际行动响应了号召。可爱的其乐木格,草原上美丽的姑娘,你是好样的!
 

 

 


 

责任编辑:王丽
阅读:

上一条:【厦门大学新闻网】我校代表参加第二届“制度的经济分析”

下一条:【内蒙古日报】牢记嘱托 以青春奋斗开拓人生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