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位置 > 首 页 > 媒体农大 > 正文

【内蒙古晨报】阅读习惯已变 纸质书籍遇冷

添加时间:2014-11-19 09:09 来源:新闻中心

    转载于内蒙古晨报2014年11月15日蒙商专题 实习记者:刘淑霞 实习生:靳璐
   
    刘云在内蒙古创业学院经营两家书店,以前她主要售卖社科类书籍、杂志和光碟,由于生意不景气,去年她店里主营的书籍变成了学生工具书,勉强维持书店经营。谈到现在书店的情况,刘云感慨:“现在的学生,还有几个愿意看书呢!”

    与刘云的情况一样,近年网上书店的火热势头已大不如从前,其他实体书店和学校图书馆也反映:买书和看书的大学生越来越少。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电子书”成了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书籍”。内蒙古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红艳认为,“短平快”的阅读方式不可取,她建议广大大学生,再忙也要记得看书。

    书店大了 生意却淡了

    内蒙古创业学院里有两家书店,大的70平米,小点的50平米。一走进书店,就看到书架上罗列着满满的研考、国考、四六级等工具类图书和试卷,杂志和文学类书籍占了店里一小部分面积,部分过期杂志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上面标着“5折”。

    刘云是这两家书店的老板,2011年书店还没有搬到学校里面,“当时店里主要售卖社科类书籍、光碟和杂志,一天营业额可以达到1000元左右。”刘云回忆说,“就连过期杂志也卖得很好。”去年10月份,她把书店从学校外面搬到了学校里面,并且又接手了南区超市里的一家书店,书店大了,可是生意却一天天淡了下来。”

    “刚搬进来的时候,店里主要还是卖原来的东西,掺杂了一少部分学习资料和工具书籍,后来发现工具书卖得最好,就开始主营工具书了。”刘云告诉记者,每年开学的时候,店里生意最好,再往后就会越来越差,如今一天的营业额不到原来的一半。

    现在刘云的书店里,过期杂志全部打5折,社科类书籍全部打9折,即使这样,生意仍然不如从前。“网络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太大,把学生都吸引走了。”刘云直言。学校里面租金高昂,课外书籍买的人少,资料书籍也只能跟文化商城那边卖一样的价格,照这么发展下去,自己的书店不知道还能支撑多久。

    阅读习惯已改变 纸质书籍受冷落

    孙阳是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的一名大三的学生,平日她很少去学校图书馆,只有在考试期间才会和舍友去图书馆“突击”一下。孙阳班里51人,去过图书馆的只有10人,她告诉记者,大家都是去临阵磨枪,真正去看书的寥寥无几。孙阳说,偶尔看看时尚类杂志,不会看其他书籍,班里同学经常会网上购物,但是网上买书的她还没听说过。

    记者随机在内蒙古各大校园里采访了几位学生,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平时很少阅读纸质书籍。内蒙古工大建筑专业的李峰告诉记者,自己在大学里只完整地读过两本书,全班只有两人来过图书馆,其余的都没有去过。

    在调查中,一多半同学表示,与纸质书刊比起来,自己更多时候会在手机上阅读电子书,仅有两人表示一些老师规定和推荐的书籍会去图书馆借阅。当问及会不会在校图书馆下载电子书时,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杨文宇反问记者,手机软件里就有啊,为什么要去图书馆下载?

    高校大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越来越被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各高校图书馆反映,只有到了论文答辩期间,阅览室的工具类书籍区才会呈现出一片“生机”。从各大学的借阅数据来看,近年各校图书馆借阅率均有所下滑,最低降到不足千人。

    记者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图书馆看到,图书馆的走廊上临时增加了不少桌椅,每个桌子上都放着备考材料。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申主任表示,这几天由于学生备战热情高涨,应学生要求,阅览室为学生腾出了位置,也变成了临时的自习室。

    校图书馆走“高、大、上”路线

    尽管学生对阅读兴趣越来越少,但近几年各高校在政府的扶持下,图书馆的建设从未停止,今年内蒙古工业大学投资了1000万元来筹建新图书馆。各个图书馆都希望以自身的优越性和服务性,吸引学生的到来。

    走进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在门口显眼的位置就会看到RFID自助图书馆的简介。农业大学图书馆的申主任向记者介绍,RFID自助图书馆可以让学生实现自主借阅,只要一进馆就可以查到自己需要的书在什么地方,同时也方便了管理员更好的整理书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都先后获批了配备RFID自助图书馆系统。RFID自助图书馆系统价格不菲,目前在国内配备该系统的校图书馆屈指可数。

    电子书一直是传统图书的劲敌,为了迎合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各高校纷纷把校电子书建设作为重点,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电子书投入达到图书类投入比重的70%。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图书馆安装了歌德电子书借阅机,只要“扫一扫”就可以下载电子书到手机阅读。目前该项目还未投入使用,就已经引起了不少学生的关注。

    除此之外,各高校图书馆每年的4月份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日”活动,以吸引学生重新走入图书馆。去年夏天,内蒙古师范大学向国外图书馆学习,尝试性的将外国语学院和体育学院的资料室改建成图书馆分馆。

    “建设这个馆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性,方便学生不出教学楼就能查阅资料,并且还能及时与老师互动交流。”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萨楚尔夫告诉记者,从学生反馈来看,效果不错。

    开卷有益不是空谈 再忙也要读书

    内蒙古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红艳认为,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大学在人生的阶段里特别重要,校园里这段时间的积淀决定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以后的起点。大学生的素质高不高,道德观念不怎样,其根源在于读书的多少。

    对于现在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工具书和电子书,陈红艳认为前者不能算作阅读,后者是空闲时候的娱乐消遣,这两种情况只能暂时性的形成一个记忆,不会像其他纸质书籍一样形成永久性记忆。

    大学生读的书越多,在眼界和学识方面就越有益处,在大学生以后的工作中,会带来诸多好处。开卷有益不是空谈,陈红艳建议广大大学生回归阅读,再忙也要记得读书。

责任编辑:彭静
阅读:

上一条:【内蒙古日报】我区9所高校21个项目在“创青春”大赛中获奖

下一条:【内蒙古日报】农大入选我国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