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内蒙古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
4所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达到18个
转载于人民网内蒙古频道2015年01月04日报道 记者:张桂梅
原文链接地址:http://nm.people.com.cn/n/2015/0104/c196689-23434773.html
4日,记者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获悉,日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批准,内蒙古高校6位专家在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科学技术史、畜牧学和草学6个学科组担任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比全区在该委员会上一届的学科数、成员数各增加了2个。这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相关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据悉,这6位专家分别是:内蒙古大学齐木德道尔基教授为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内蒙古大学额尔敦白音教授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内蒙古大学张久和教授为中国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内蒙古师范大学郭世荣教授为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内蒙古农业大学李金泉教授为畜牧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内蒙古农业大学韩国栋教授为草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另悉,2014年,我区高校获国家人事部批准新增了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内蒙古工业大学首次设站,分别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新增林业工程、生态学、作物学、农林经济管理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内蒙古工业大学新增材料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截至目前,全区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工业大学4所高校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18个。
内蒙古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学科数和专家数的增加,表明内蒙古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相关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和学科领域的增加,为内蒙古高校相关学科凝聚高水平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高新研究成果,扩大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上述情况,凸显了近年来内蒙古持续加强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成效,也将进一步促进内蒙古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贯彻实施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智力技术的需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