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位置 > 首 页 > 媒体农大 > 正文

【人民网】人无信不立 内蒙古为大学生建诚信档案

添加时间:2015-05-15 12:08 来源:新闻中心

转载于人民网-内蒙古频道2015年05月14日报道   记者:张桂梅
原文链接地址:http://nm.people.com.cn/n/2015/0514/c196689-24862038.html 

  “考试作弊、证书造假、论文抄袭、就业违约……”内蒙古在校大学生如有不诚信行为,都将被记录在大学生诚信档案中。5月14日上午,内蒙古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启动会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举行。会上,来自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的师生代表见证了这一“诚信时刻”,相关高校的负责人还现场签订了“诚信档案共建工作协议书”,承诺用实际行动来共同建立高效实用的大学生诚信档案。
  据了解,诚信档案建设信息内容涉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项目经验、培训经历、社团经历、奖励荣誉、资质证书、学术论文、专著编著、发明专利)和学生在校成长记录(学习成绩、学期评语、学费缴纳记录、助学贷款记录、境内外交流、违纪违规记录)等信息。
  “人无信不立,信用是做人之本、社会基石。”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高校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巡视员董方成对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说,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可以有效杜绝简历造假,化解学生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信用危机,有效协助学校建立事先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惩戒为一体的学生信用管理体系,促进学生自律、诚信就业和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内蒙古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张楠,代表全区42万名大学生宣读了诚信倡议书。她说,要树立个人诚信形象,诚信处事,守时守信,不做假学历,不做伪证件,积极履行贷款合同,“以诚信立身,自立自强”。
  据悉,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就业指导等工作的现实需要,从5月起,全区普通高校分两步开始实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在8月底前,在全区本科高校中建设完成,今年年底,在全区高职高专院校中建立完成,达到全区50多所高校全覆盖、无遗漏。 

 

责任编辑:彭静
阅读:

上一条:【中新网】通讯:“抗战第一碑”的沉浮命运

下一条:【中国青年网】内蒙古各界青年代表座谈会举办 继承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