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大讲堂建设丛书】圆梦农大——记内蒙古农业大学大讲堂
转载于基层大讲堂建设丛书之《校园大讲堂操作与提升》P211-215(2016年3月)
主编:乌兰 书号:ISBD978-7-204-11786-4/D.240
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基层大讲堂有关精神要求,为适应广大师生需求,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讲堂模式,整合校内各级各类讲坛、讲座、论坛、报告等阵地资源,制定了“圆梦农大——大讲堂实施方案”,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为宗旨,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类、文化素质类、专业学术类三大板块,面向全校师生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政治理论、高雅艺术、前沿科学、人文精神等为主题的丰富多彩、贴近师生的专题讲座,着力提升广大师生的综合素养。
一、政治理论类
全校师生政治理论类讲座以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各单位基层大讲堂为载体,结合党课、团课、形势政策课,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主题讲坛,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师生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党的作风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党的群众路线与大学生使命、当代大学生如何审时度势、塑造自我等一系列专题讲座,初步统计每年都在50场以上。在推进党的理论政策宣讲过程中,各级党组织以中心组学习为核心,努力探索基层宣讲常态化路径,并收到良好效果。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扩大到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仅在2014年,已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讲话精神学习辅导、领导干部哲学思维运用、两会专题辅导、大学章程与现代大学制度、反腐倡廉教育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新《环境保护法》解读等8场专题讲座。学校还结合中心工作和师生员工关心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主题征文、演讲、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深化学习效果,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为推进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文化素质类
文化素质类讲座主要依托学校作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以文化素质拓展和艺术教育课程为基础,以课外讲座为补充,面向全校师生组织开展以道德情操、高雅艺术、人文精神、心理健康、文明礼仪等为主题的丰富多彩、贴近师生的专题讲座,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将很多艺术选修课程设在周末或晚上,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例如《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艺术》《影视鉴赏》《文学鉴赏》等,既是选修课程又是专题讲座,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满足了大学生提升艺术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完善素质结构、培养兴趣爱好的多种需求。我校自2005年开展“道德讲坛”系列活动以来,先后邀请到全国“五四”劳模孙奇、哈佛心理学博士岳晓东、中国人民大学孔祥智教授、清华“英语神厨”张立勇、“草原的保尔”“新时期的张海迪”寒星、全国劳模邢旗等社会名人来校开讲,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学院还根据各自特点分别开设了“榜样的力量——名人讲坛”“人生讲堂”“学者足迹”“学长领航”等讲坛、讲座。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荣威恒教授,感动内蒙古人物、内蒙古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武汉鼎,自治区老教授协会报告团副团长郝志模教授,残疾人义工“唐老鸭”等20余名劳动模范、学者专家,举办了“树立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系列讲座。
三、专业学术类
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历来重视各类学术报告的组织,主要有5个层次:一是院士论坛。学校充分发挥校聘院士的资源优势,汪懋华、吴常信、官春云、夏咸柱、王浩、康乐、李坚、罗锡文等两院院士每年都要来校为师生做学术报告。二是外国专家讲坛。学校近年来加大引进国际教育资源的力度,设有20个“英汉双语”授课专业,每年都有加拿大、美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的数十名专家学者来校讲课,学校都要安排部分学者为全校师生做报告。三是教授讲坛。学校要求全体正教授和部分副教授每年都要结合专业为师生做一场专题学术报告,“经管讲坛”等10多个学院的讲坛都已形成规模、形成品牌,累计讲座超百场。四是创业论坛。为了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适应社会需求,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学校每年依托动科学院、兽医学院、农学院、林学院等学院举办校企合作论坛,邀请企业家、校友围绕大学生就业创业做专题报告。五是流动讲堂。学校长期坚持“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突出服务功能,通过“三下乡”“科技扶贫”等活动,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厂房车间,把先进的科技知识、技术等直接送到百姓家中。
多年来,学校把加强大讲堂建设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新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力抓手,创新载体形式,强化督促检查,注重灵活实用,已经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素质能力提升的品牌活动,成为服务师生的重要平台,营造了浓郁的校园学习氛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