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位置 > 首 页 > 媒体农大 > 正文

【呼和浩特晚报】内蒙古首届大学生青春励志事迹报告会

走进内农大

添加时间:2016-11-28 21:38 来源:新闻中心

原文转载于呼和浩特晚报微信公众号2016年11月28日报道     

呼和浩特晚报首席记者 志伟 记者 许婷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HkQYRex-ZM4ww0F1cpOK1g
  25日晚,由呼和浩特晚报《志伟工作室》策划,呼和浩特日报社、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呼和浩特友谊医院公益支持的“青春正能量励志公益行” 内蒙古首届大学生青春励志事迹报告会第三场走进了内蒙古农业大学。演讲者讲述自己用勤奋与毅力书写无悔青春的故事,400多名大学生聆听了告。  
寒星:要将励志、公益永远传下去
  在连续参加了两次励志演讲活动后,曾荣获全国“五四”青年奖章的寒星又一次参与了活动,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学子们宣讲她的励志故事。  
  在寒星演讲结束后,内蒙古农业大学正式聘请其为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心理辅导站校外导师。  
郭玺平:看向未来,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郭玺平是一个70后, 2003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很多学生这样说:“郭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与纯正地道的英语发音深受我们的喜爱,他的英语课堂充实而有趣。”然而,这个讲着一口纯正英语发音的70后,曾是一个连普通话都讲不好的农村小子。  
  郭玺平来自偏远山区,从当初的自卑,到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钻研和学习。最终,郭玺平不仅学会说普通话,还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他说 :“一个人的进步是非常艰难的过程。如果你的心中怀揣一个恒定的目标,无论这路上是荆棘还是高崖,是曲折还是困苦,最终迎接你的就会是鲜花和掌声。”  
李明星:用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
  李明星曾是内蒙古大学2013级的学生,他不要父母的生活费与学费,也不申请助学金,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取收入。从50元一小时的高三文综家教开始,他每天晚上骑自行车从内蒙古大学南校区去北二环做家教,风雨无阻。通过做家教,李明星开始对教育工作产生了更大的兴趣。2015年初,他和几位合伙人注册了一家教育咨询公司,开展了自己的事业。  
  创业成功后,李明星不忘回馈社会,李明星对孤儿、烈士子女、低保家庭子女实行学费减免累计30多万元,并多次组织员工去周边旗县做公益,对学生心理辅导、学习方法指导等,举办了多场讲座。  
李红芳:勇于拼搏,不言放弃
  母亲是聋哑人,父亲担起家中大梁,哥哥为帮助父母辍学回家务农。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李红芳无法选择。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小姑娘,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她的家庭。
  李红芳努力学习,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如今,她站在这个宣讲青春励志故事的讲台上,用多次获得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向自己、向父母证明了自己拼搏的结果。     

 

责任编辑:彭静
阅读:

上一条:【中国新闻网】香港轩辕基金会七年坚守 资助内蒙古382名学生

下一条:【中国教育报】内蒙古农业大学:发现蒙古族人肠道菌群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