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延伸服务触角 壮大工作力量区域化改革
让乡镇妇联组织活起来
原文转载于内蒙古新闻网2016年12月12日报道 记者 霍晓庆
原文链接:http://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16/12/12/012215335.shtml
王小群当包头市土右旗萨拉齐镇的妇联主席有10年了。多年来,镇妇联只有她一人,还得身兼当地计生办主任一职,开展工作时她常感到有心无力。苏木乡镇妇联一头连接着上级妇联机关,一头连接着农村最基层的妇联组织,是妇联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力量薄弱、服务短板较多,是全区乃至全国的乡镇妇联组织都面临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
2015年底,土右旗妇联率先实施了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改革试点工作,打破行政隶属、身份限制和行业分割,把乡镇妇联的组织覆盖拓展到辖区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功能园区,拓展到各类女性社会组织、兴趣组织,使区域内的妇女群众能随时随地找到妇联组织,得到服务。同时打造专兼职工作队伍,乡镇妇联主席全部进入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有了话语权、实现了专职化,还把更多在妇女群众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女能人、女带头人吸纳到乡镇妇联队伍中担任兼职副主席或执委,既解决了基层妇联组织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充分调动了妇女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延长了妇联工作的“手臂”。
在今年1月萨拉齐镇妇女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妇联执委25名、专兼职副主席8名。“变化太大了,镇妇联由以前我一人‘独立作战’变成了25人‘团队作战’,妇联的活动多了,服务更深入,妇联的作用真正发挥了出来。”王小群感慨地说。
目前,土右旗乡镇妇联普遍实现了有1至2名专职副主席、若干兼职副主席和执委,并建立了轮值主席制度,大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拥有的资源开展工作。比如教育界的轮值主席牵头开展好家风交流活动,人社部门的开展就业洽谈活动,法律界的开展婚姻家庭讲座……改革实现了有妇女的地方就有妇女组织,有妇女组织就有妇女活动开展,有妇女活动开展就有妇联组织作用的发挥,使乡镇妇联组织真正成为了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地妇女群众实实在在受益,基层妇女工作空前活跃起来。
沟门镇大雁滩景区负责人李丽萍被选为镇妇联兼职副主席,她为当地120名妇女在巾帼就业创业示范一条街提供了就业岗位,并带动近30名妇女成功创业。作为驻沟门镇的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工会主席王俊成了镇妇联的兼职副主席。在她的带动下,艺术系的学生们利用专业特长为当地从事手工艺品制作的妇女提供设计、指导和培训,帮助她们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们则为电子商务园区入驻企业维护后台,帮助建立网店,进行销售推广。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各族群众为促进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建功立业,这为今后我区群团组织更好地组织、引导、服务群众指明了方向。12月6日,为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自治区妇联在包头市召开了全区苏木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向全区推广土右旗妇联组织区域化改革的做法。“土右旗的成功经验在于构建区域化的组织网络,最大限度将组织触角向广大妇女延伸。打造专兼职队伍,壮大组织力量,建立长效机制,将兼职副主席和执委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样也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作力量不够、服务延伸不到位的局面,值得大家学习借鉴。”自治区妇联副主席梁淑琴说。
据了解,中央和自治区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之后,自治区党委把加强基层妇女工作作为改进基层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保障基层妇联工作经费、落实乡镇妇联主席政治待遇、加强妇联基层骨干队伍上均有所突破。目前,全区有12个盟市、94个旗县区和部分苏木(乡镇)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有208名苏木乡镇妇联主席进入了苏木乡镇党委班子。对全区861名旗县、苏木(乡镇)妇联主席分6批次进行了轮训,提升了基层妇联干部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呼和浩特、鄂尔多斯、赤峰等地基层妇联改革也亮点纷呈,有效扩大了基层妇联组织成员队伍,加强了基层妇联工作力量。
11月28日,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提出,必须把重心放在基层、把服务送到基层,构建小机关、大网络、强基层、全覆盖的群团组织体系,还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妇联改革方案》。下一步,我区各级妇联将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总体要求,抓好妇联改革,将苏木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成果在全区全面推开,最大限度将壮大基层工作力量,将妇联组织真正打造成组织能服务、妇女愿意进、社会有影响的“妇女之家”。同时抓好巾帼脱贫行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和妇女群众的半边天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