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位置 > 首 页 > 媒体农大 > 正文

【呼和浩特日报】小草莓 大“钱”途

添加时间:2017-04-01 09:27 来源:新闻中心

转载于呼和浩特日报2017年3月27日报道    记者 刘军

  阳春三月,塞外青城处处透着春的气息。在一个春意融融的周末,当记者赶到赛罕区金河镇根堡村种植园区中的一个普通草莓大棚时,看到的是满棚诱人的草莓和正在大棚中采摘的游客。大棚的主人“80后”大学生创业者贾建冬对记者的贸然造访并没有感到不悦,而是像等待一个赶回家的亲人一样,用自家的草莓热情地招待着记者。
  走进贾建冬的草莓大棚,一股清甜的香气便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而在绿油油的枝叶间,星星点点的红色若隐若现。一颗颗成熟的草莓如同一个个小红灯笼,红彤彤、圆鼓鼓的,色泽鲜亮、果形饱满,十分惹人喜爱。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未成熟的小草莓也同样充满了盎然生机。游客们边弯腰采摘边说笑谈论着,还不时地将新鲜的草莓放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品尝着。
  “来来来,快摆个姿势,妈妈给你拍一张照片。”带孩子一同来享受采摘乐趣的市民杨女士,一边招呼孩子一边举起手机拍照。杨女士说,春天到了,正是陪孩子出来玩的最佳时机,而采摘草莓不仅会让孩子过得更充实,还能吃到新鲜的草莓,这是一种不错的度假方式。
  “你看,这是水蜜桃白草莓,也许你以为它还没有成熟,那你就错了。其实它已经熟透了,而且吃起来特别香甜,只是颜色与我们平时吃的红色草莓不同。”一进大棚,贾建冬就向记者介绍起了自家的草莓,红颜、拉松6号、佐贺清香、水蜜桃白草莓等各种草莓的名称贾建冬如数家珍。
  “怎么想起去种草莓创业,创业的过程顺利吗?”
  “我的老家在清水河的农村,我大学学的也是农业方面的专业,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促使自己走上了种植草莓的创业路。”贾建冬告诉记者,2014年,自己从内蒙古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通过学校老师的帮助,同时借助赛罕区人社局的政策支持,在金河镇根堡村种植园区免费租用了温室大棚,走上了创业之路,“草莓的生长周期长,一般在上一年9月份栽苗种植,十个月的生长期,全年都可以进行采摘。”
  种植草莓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贾建冬在创业的路上已经历过低潮期,甚至想过放弃。“第一年我种植了反季节草莓和香瓜。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赔了本。第二年,尽管有了村里技术员的指导,但还是因为缺乏销售渠道,种植的草莓收益甚微。今年是我创业的第三年,有了前两年的经验,今年,我引进了红颜、拉松6号、佐贺清香、水蜜桃白草莓4个品种。特别是水蜜桃白草莓果汁饱满、香甜可口,吃起来有水蜜桃的味道,一上市就深受欢迎。”贾建冬说,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今年自己种植的草莓打开了销路。
  就在本月初,我市举办了首届草莓文化节,而主会场就设在了离贾建冬大棚不远的赛罕区都市现代农业园中。
  这次草莓文化节上参展的草莓品种达24种,共有来自我市各旗县区的140个种植户和企业选送草莓样品。
  “自从草莓文化节开幕以来,我们的销量也一下子增多了,特别是周六日,一上午时间一个大棚的草莓就被采摘一空。”贾建冬显得有些激动。
  随着近几年采摘游的发展,以及“草莓文化节”带来的品牌效应,也让赛罕区金河镇周边村庄的草莓及其他果蔬采摘打出了名头。“以前,我们种的果蔬不好销售,现在随着采摘游的兴起,我们的效益也越来越好。‘草莓文化节’让我的草莓卖上了价,而且供不应求。”采访中许多种植草莓的农户的言语中透露着骄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除了果蔬采摘以外,我市周边的许多农户还有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那就是旅游收入。“我的规划是打造一个集观光、采摘、餐饮、度假为一体的农庄。现在城里人都喜欢来农村体验乡村生活,到果园摘水果,吃农家饭菜。去年,我们家的旅游收入就占了一大块。”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根堡村村民陈俊英指着自己新近打造的农庄咖啡厅,话语里充满了自信。
  据了解,近年来,赛罕区以果蔬采摘为切入点,成功地把旅游和农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验农家生活,感受采摘乐趣”。赛罕区着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以都市型农业园观光园为龙头,深度开发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大力建设一批集种植、展示、体验功能为一体的采摘园、休闲观光园、休闲农庄和农家乐,全面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层次,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不管是贾建冬还是陈俊英,他们收入的增加,不单纯是种植果蔬这么简单的原因。从换种植品种到找销路,从种地到发展农家乐,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一个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只搭台、不唱戏”。
  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今年,我市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实用人才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训力度,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年内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200个、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配套服务组织集群集聚,推动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650亿元。 

责任编辑:彭静
阅读:

上一条:【内蒙古晨报】我区15所高校新增38个本科专业

下一条:【内蒙古社会科学网】北疆讲坛:举办纪念2017年“国际幸福日”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