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日报】我市力促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原文转载于呼和浩特日报2017年7月8日报道 记者 王科岩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是今年我市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首要任务。
我市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就业主渠道作用,结合《呼和浩特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科教服务、生活服务等重点发展产业全面建立人社部门与各主管部门对接机制,及时掌握用工信息,全方位跟进就业服务,提高吸纳就业能力。同时,紧紧抓住我市创建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城市示范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把握和林格尔新区建设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年内确保实现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特别在重点群体就业方面,我市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加强高校毕业生求职平台建设,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每个就业者心中都有一个坐标。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肖军准确地定位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养猪。大学毕业去养猪,也许很多人对此难以理解,但对肖军来说,那才是真正的“所学为所用”。今年30岁的肖军用3年时间开办了自己的养殖场,整天围着200多头猪打转,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猪官儿”。肖军告诉记者,他能够创业成功离不开我市就业服务机构的指导和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坚持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内蒙古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启动实施“创业助航”品牌行动,努力把“创业助航”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创业品牌。落实好扶持创业的各项政策,继续加大创业园、创业市场、创客空间等创业平台建设力度,探索“四众”等新的创业扶持模式,发挥好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与此同时,加强农民工服务工作,促进农民工稳定有序转移就业是我市重点群体就业的有力举措。
为此,我市积极扶持农名工返乡创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就业,确保“零就业” 家庭动态清零。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稳妥有序做好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确保分流职工都得到妥善安置。加强与扶贫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推进扶贫计划项目、扶持特色产业,通过“一人一策”的精准就业脱贫措施,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全面启动《呼和浩特市发展家庭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并建立完善家庭服务业公益信息呼叫平台,完成一批家庭服务综合服务网店建设工作,促进家庭服务业便民化。继续开展国家“千户百强”和自治区“百户十强”等家庭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推进家庭服务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拓宽就业空间,同时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依托自治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现场招聘云服务平台”网络系统,构建我市现场招聘会云服务网络平台,实现五级就业服务机构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创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方式,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就业管理服务水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