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位置 > 首 页 > 媒体农大 > 正文

【自治区科协网】内蒙古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专家走进化德县

添加时间:2017-06-26 10:01 来源:新闻中心

转载于自治区科协网2017年6月13日报道   记者:余书祯
原文链接:http://www.imast.org.cn/kxxw/kxdt/2017/06/215676.shtml 


  “我们最缺的就是科学养殖种植技术!”
  6月12日,内蒙古科协副巡视员周纯烈带队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专家组一行,刚走进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德包图乡头段井村,在村头闲聊的村民朱建国就说了这句话。   

  朱建国说,他从2015年投入全部的家当——47000元买回50只大羊搞羊殖。为了节省喂养成本,朱建国就用饲料掺着玉米、麸皮喂养羊群,也只能喂14元一块的盐砖。三年过去了,大羊产下羊羔后就不名原因的死了!隔几天死一只。循环反复,还要倒贴人工、饲料、玉米的费用……钱没挣上,大羊变成了羊羔。他问遍了附近的养殖户、找遍了能找到的书藉,可是就是找不到答案。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养羊专家满达听到朱建国的情况介绍后,走进他家的羊圈。刚一打开院门,迎来扑来阵阵的臭气,院内满地的羊粪。两个羊圈用钢架支起,墙壁用砖块隔开,有病的大羊被圈在小圈内,剩下的四五十只小羊被围在一个大圈内。满达走进羊圈,四处看了看环境。原来,两个羊圈的后面还有一个用钢构架起、后墙无窗的羊圈。朱建国怕晚上丢羊,每天晚上,这四五十只羊都被赶到后面的羊圈中,关上窗户,锁住门。看了病羊及羊圈后,满达告诉朱建国:第一,羊的营养跟不上,14块的盐砖其营养满足不了羊的需求;第二,羊圈通风性太差!夏天钢构的羊圈,温度很高,加上人为原因造成的封闭,羊自然是受不了。她建议朱建国改喂营养较高的盐砖,并改善羊的生活环境,羊圈一定要通风。   

  朱建国这才恍然大悟,困扰他三年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当日,内蒙古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专家培训调研指导组一行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德包图乡头段井村调研,特邀内蒙古农学会设施蔬菜植保专家张庆萍、内蒙古农业大学养猪专家董交其、内蒙古农业大学养羊专家满达、原内蒙古农科院马铃薯专家梁德霖研究员对农牧民进行技术培训。董交其详细讲解了如何提高母猪的母产崽窝数,并与养殖户现场交流,一对一地解决农牧民养殖遇到的问题。化德县6个乡镇150户养殖、种植大户参加了培训。
  培训现场,化德县科协还农牧民现场发放了《生猪、肉凌晨饲养管理技术》《养猪实用技术》《身边的科普知识》等技术书藉。
  张庆萍、梁德霖还深入化德县朝阳镇补龙湾王保英家和欣荣村李文奎家的土地。就如何防治露地白菜虫病问题为农牧民作了详细的解答,并实地查看了马铃薯的生长情况。
  精准扶贫培训调研指导组一行还前往内蒙古大好河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现代化的养猪基地调研其生猪的“代养模式”,还深入贫困农牧户,调研其产业结构及当地对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需求。
  化德县位于乌兰察布市东北部,是距乌兰察布市最远的旗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其可利用资源少,土质差,农牧民靠养猪、养羊来维持生计,马铃薯、大白菜等冷凉蔬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几年,化德县集中发展养猪大户,以辐射带动其他贫困户。未来三年,内蒙古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完成赤峰、兴安盟、通辽、锡林郭勒等七个盟市31个旗县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责任编辑:彭静
阅读:

上一条:【正北方网】内蒙古举行“正大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销实战挑战赛

下一条:【北疆大学生】内农大:纸与墨的情话——致2017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