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大

位置 > 首 页 > 媒体农大 > 正文

【腾格里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校根深叶茂

添加时间:2020-09-23 15:37 来源:腾格里网

自治区各高校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教学和各类主题教育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高校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稳固的重要阵地。

布仁巴图是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今年秋季新生入学后,布仁巴图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是“民族团结,从我做起”的德育课,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教授布仁巴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一定要有这个意识才行,56个民族要都有这个意识,我要实现伟大的梦想,这样我们从小就要培育这个共同体意识,有了这个思想,奋斗的目标才更加明确。

近10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已累计向全国培养输送了3000多名蒙医药学专业人才。布仁巴图说,在教学过程中,他都在有意识地告诉学生怎样把自己的蒙医学事业和健康中国战略结合起来。

在呼伦贝尔学院的舞蹈大厅,学生们正在排练布里亚特民间舞蹈---《幺赫尔》。舞蹈课是学校的特色课,也是必修课,每一名新入校的学生都要学会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五个民族的传统舞蹈,了解各民族的文化。



呼伦贝尔学院舞蹈教师萨其尔:在这种氛围中,同学们开始互相了解,互相有这样的接触,有一个融合,互相有这样的一个影响。

呼伦贝尔学院有师生14500多人,是一个由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等19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丰富多彩的社团舞蹈、音乐、民俗沙龙等特色活动也成为各民族学生加强交往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的有效载体。



呼伦贝尔学院民族团结进步研究中心教授常海:实践当中,我们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一项主要的任务,抓得非常好,通过我们一系列的活动,特别是多年始终不一坚持这方面的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我们学校已经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内蒙古农业大学在蒙古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中,采取名词术语、蒙古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照。配发蒙古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两套教材等教学方法和措施,促进了蒙古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提高。也在潜隐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金宝明: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授课的结果,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地掌握专业知识,这是发展的角度。另一方面传承民族文化,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团结,也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记者:乌云高娃  李连伟  史红学 靳可  张东阳 欧戈


责任编辑:王颖 审核人:王忠东
阅读:

上一条:【腾格里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塔娜:用共同体意识扣好青年的第一粒扣子

下一条:【腾格里网】立德育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