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农业大学 布局“AI+农业”
本报4月24日讯 (记者 白莲)为深入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及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支撑学校冲击“双一流”,构建“AI+农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及管理效能提升,内蒙古农业大学4月23日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根据计划,在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该校将构建“AI+农业”特色专业集群,开展“人工智能+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探索“AI+农牧业”订单班。增设“人工智能基础”必修通识课程,在传统农科课程中嵌入AI教学模块,开设“AI+专业”系列课程。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学管理行动,搭建AI驱动的农牧业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智慧农场实训平台和智能农机装备联合实验室。
在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方面,一是构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打造支持农牧林水草乳沙多学科科研需求的通用算力环境。聚焦云畜牧平台、SheepLink平台、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iLABdb等优势点位,建设“AI+X”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二是遴选支持“AI+”基础研究专项和学科交叉研究专项,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推进通用大模型在农牧业、生态等垂直领域的应用。三是赋能社会服务与成果转化,构建“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打造全链条数智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此外,行政管理与校园建设方面,还将建设智能化行政办公体系,建设统一的校级智算平台,建立数据泄露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推进各业务系统间数据共建共享。 根据计划,2025年至2027年,该校将新增AI融合型专业3至5个,AI技术融入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推动教学管理全流程数字化;在智慧农业、智慧畜牧、智慧林草、智慧水利、智能农机等领域,建设2至3个“AI+X”创新平台或学科交叉中心,组建3至5个“AI+”创新团队,建成数智化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建成AI支撑体系,构建数据驱动、智能高效、协同共享的“智慧农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