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新闻

位置 > 首 页 > 综合新闻 > 农大新闻 > 正文

【“主席杯”专题】绿茵场上的青春,不一样!
——2017年自治区“主席杯”代表队专访(一)

添加时间:2017-04-22 21:14 来源:新闻中心 记者:新闻中心采编部 摄影:新闻中心摄影部

  编者按:青春的意义,是在滂沱大雨后,留下潇洒的背影;是在翻看旧相册时,内心深处泛起层层涟漪;是在奏响乐章的一瞬,就听到最灵动的音符。人们总把青春的每一次勇往直前叫做收获,每一次跌倒失意叫做成长。总该拿出些什么,证明我们曾和青春走过同样的路口。
  这一次,就以足球之名,让绿茵场和追赶跑跳的球鞋在一起,和争分夺秒的汗水在一起,和一路呐喊高歌的青春在一起!告诉这个世界,绿茵场上的青春,不一样!

  内蒙古民族大学:训练的汗水是最美的妆
  “毕竟都是女孩子,磕了碰了还是会心疼。而且因为踢球,她们可能连化妆的时间都少了很多。”主教练于洋把对姑娘们的牵挂写在脸上。20岁,正是爱美的年纪,训练的汗水却成了内蒙古民族大学女足姑娘们最美的妆。从去年的“十一”假期开始组队集训,姑娘们几乎都是利用上课时间进行训练。同学上课,她们训练;同学下课,她们补课是她们的常态。双倍的精力,双倍的汗水都因为一句“我愿意,我喜欢”变得不那么累,不那么难。
  在球队中,没有个别,没有特殊,是每个人同样的热情和付出,让团队越来越默契,越来越强大。去年的决赛上,最后的点球大战让姑娘们念念不忘。当时负责镇守民大球门的张美娇回忆道,“记得那时已经罚了3轮了,我们落后两球。后面两轮是真的不容有失。还好平时默契的练习和对对手的分析让我们非常完美地完成了任务,赢得艰难但特别有成就感。”
  最近两年两进决赛,以卫冕冠军身份参赛,民大姑娘们的成绩不可谓不耀眼,但成绩带给姑娘们的压力也随着比赛临近陡升。为了照顾好队里每一位成员,冬训开始前的几天,主教练于洋都亲自跑到火车站把队员们接回学校。担心姑娘们饿坏肚子,他还为误了饭点的队员准备热腾腾的饭菜。姑娘们说,学校的支持、教练的照顾和伙伴之间的鼓励,是每一个人在高强度训练中坚持下来的动力。
  以梦为马,以汗为妆,愈是玫瑰,愈是铿锵。

  河套学院:和八强有个约定
  一年前的“主席杯”,河套学院遗憾地未能晋级八强。心有不甘的队员们,只能让泪水在眼珠里打转;坐在大巴车里,看着球队一点点地驶离比赛场地,队员们没有再落泪,归途的大巴上歌声飘扬,在他们心中,八强是定要实现的目标。
  一年过去了,再次踏上“主席杯”的场地,河套学院的小伙子们已是做好了准备。踏上新球场的草皮,球员们纷纷感叹着场地的漂亮,虽然还有对场地的不适应,但这显然不会给他们带来麻烦。高质量的训练是他们自信的来源。对于踢球的孩子来说,六七圈的跑步、压腿只能算是热身,各式各样的分组对抗和有球训练,才是提高训练质量的关键之匙。谈起训练,小伙子们不觉得苦。接受记者采访时,几个大男孩相视一笑,他们说,训练中的踢屁股惩罚是他们的解乏良药。每当到了惩罚环节的时候,主教练邓春和都会在最后给球员们轻轻地“补”上一脚。在他看来,快乐足球才是校园足球的发展理念,正如他所说,队内的20多名球员,并非足球专业出身,只是凭着爱好而聚集在一起,这本就是缘分了。别样人生书写别样年华,与默契的人相遇是一种福气,遇到慧眼识珠的伯乐则是你的幸运。道阻且长,行之将近,小伙子们青春的脚步不会停歇。
  浏览河套学院的球队名单,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队中没有球员的号码是7号。提起足球场上的7号,我们会想到贝克汉姆,想到C罗;在河套学院队中,谈起7号,大家都会提起罗布森丹毕——一位已经毕业的老队长,“主席杯”八强是他未能和队友们一起完成的目标。
  封存的7号球衣,是河套学院和八强的一个约定。

  包头师范学院:“我”是“我们”
  “在这么一个集体中生活,最开心或者说最荣幸的事,就是当一个‘我’变成了‘我们’”。采访包头师范学院男子足球队,绿茵战士的一句深情的告白,是铁血刚强里的一抹柔情。
  场上虎虎生风,场下却低调前行。谈及比赛目标,小伙子们坦言放开了踢,只求发挥出水平。在体育竞技赛事中,有时让人最终记住的队伍,往往是那些在默默中无声启航的球队。也许他们并不豪华,称不上银河战舰,但低调的态度与享受比赛的心态,却能让他们扬帆远航。“主席杯”开始之前,包师院的队员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集训。集训枯燥而又繁重,倒地受伤早已是家常便饭。双脚磨出水泡常有,而队员们的一声抱怨却未尝有。享受场上,付出场下,包师院的队员们享受着每一场足球赛。
  球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包师院的队员们谈及最多的却是体育竞技中亦竞亦友的胸怀。他们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赛场上,他们会拿出自己的全部实力与对手博弈,尊重自己所对战的每一个对手。赛场上双方你追我赶,运动场下友谊长存。对于结果,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是最应该做好的事。
  赢球会开心,输球不沮丧,谁让队里的“我”,早已经是“我们”了呢?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球场的每分钟都是独特的九十分之一
  上场一分钟,我就是绿茵场上这一分钟的英雄。伴着启明星训练,枕着足球梦想入睡,每场比赛都弥足珍贵。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的队员们让场上每一秒的自己都是“大写”的。
  “我就是喜欢足球,我喜欢踏上球场,奋力奔跑的感觉。在那,我可以抛开一切,尽情释放自己。”提起足球,队员赵洪明脸上洋溢着幸福。和他一样,每一名队友都迫不及待地要在“主席杯”的球场上,证明自己的实力。队里每个人与足球结缘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只需要共同的爱好和期待,就足以让足球少年们成为相识相伴的好友——只要喜欢足球,我们就是家人。当球场上的默契照到生活,队员们能讲出彼此的生活作息,趣事囧事,一个眼神就是一句“兄弟,懂你”。
  串联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足尖的交锋,团队的博弈,每一个足球灵魂的相遇,都把青春的炙热挥洒在绿茵场上。去飞,去闯,你们的青春,不一样!

责任编辑:彭静
阅读:

上一条:关注身心健康 共建阳光校园 我校第十三届“大学生心理文化活动月”开幕

下一条:【“主席杯”专题】星光处影随动,绿茵阵烽火燎——2017年自治区“主席杯”揭幕战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