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劲吹节俭风:万名农大学子践行勤俭节约
3月28日中午,由北方新报主办、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节俭之风吹校园——勤俭节约我做起”公益活动在西区餐厅门前和学生公寓楼前举行。《北方新报》3月29日第四版整版报道了活动情况。
本次活动围绕“学雷锋活动月”展开,分为“节约用水一点一滴,珍惜粮食一颗一粒”的空瓶行动、“加入光盘行动,节约从我做起——做快乐的‘光盘族’”和旧物易主三大版块。空瓶行动倡导当代大学生喝光瓶底、杯里的最后一滴水,绝不浪费每一滴水;光盘行动提倡将盘中餐吃光、喝净、带走,从点滴做起,从餐饮开始,将口号变为行动,将行动化为习惯,在校就餐依食量确定饭菜数量,在家用餐不挑食不偏食,不扔剩饭剩菜,外出吃饭点菜不比阔气、不讲排场;旧物易主是将收集、捐赠而来的物品经分类后整齐地摆放出来,号召人们把看过的旧书、用过的东西等拿出来去往活动地点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进行交换。据悉,活动结束后所剩的东西将在近期通过开展赠送活动全部处理完毕。同学们积极参与,在摊位前来来回回,专注地挑选出自己中意的东西,在红色条幅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以表明自己勤俭节约的信心和决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当代大学生、社会的新主人,我们要争做节俭生活的践行者、推广者、监督者,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低碳、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
![]() |
![]() |
![]() |
【北方新报】校园劲吹节俭风:万名大学生践行勤俭节约
转载于北方新报2014年3月29日第四版整版报道 记者: 杜磊 周婷 侯锐 实习生:王玥 徐燕 庞乐 摄影:孟和朝鲁
3月24日,本报雷锋月系列活动之“节俭之风吹校园——勤俭节约我做起”活动发出了邀请,号召新时代的大学生践行勤俭节约。3月28日,内蒙古农业大学近万名大学生加入到本次活动当中,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出号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大学生踊跃参与
“我是一粒米,别把我瞧不起……”3月28日12时许,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大食堂门前“节俭之风吹校园——勤俭节约我做起”活动在励志激昂的音乐中启动。光盘行动、旧物易主、空瓶倡议是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阳光明媚的3月,春风习习。早早来到学校食堂前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向过往的同学们发放着由《北方新报》制作的宣传卡片,卡片上印有“光盘我光荣”、“空瓶我自豪”等内容。活动吸引了校园中近万名大学生,许多同学都闻讯前来,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他们有的在写有“节俭之风吹校园——勤俭节约我做起”的条幅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有的在宣传卡片上写下了自己对节俭精神的理解。
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大一学生张佳慧第一个上前在卡片上写道:“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的节俭警句。张佳慧说:“我一直都很关注环保,在农大校园里,校长平日就以身作则,时刻影响着我们,使学校有着良好的节俭风气,平时看到周围同学有浪费现象,我也会上前劝导他们,希望学校多开展这样的活动给同学们一个警示,更好的发扬节俭精神。”
“必须支持!”从农村来首府上大学的大一学生张辛铭,用简短有力的话语表达了自己节俭的态度。张辛铭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农民种地的辛苦,如果大家都能体验到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就不会浪费粮食了,平时在学校吃多少饭打多少饭,同学聚会时适量点菜,尽量做到不浪费。
记者在活动现场发现,除了积极热情的同学外,老师也加入其中,在横幅上签下名字,并号召学生们发扬节俭精神。内蒙古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老师严太福说:“现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我平时在生活中就很注意规范自己,比如教室学生走完后,我们会及时关灯;检查水龙头有没有拧紧……像这样的活动要多多开展,树立良好的大学校园学风。”
争当校园光盘族
12时许,下课后走进食堂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记者走进食堂看到,不少提前进入食堂的大学生已经快要吃完午饭了,很多人将餐盘中的食物吃得一干二净,然后再将餐盘放到指定的餐车内。记者在一旁观察了10多分钟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会将餐盘中的食物吃净,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存在浪费的情况。
“从今天起,改掉眼大肚小的习惯。”该校一名正在食堂吃饭的学生王维刚说。他告诉记者,以前一到食堂,闻到饭菜香就忍不住多买,等打完后才发现根本吃不完,每次都要倒掉剩菜,很浪费,“加入光盘族,节约粮食,又省钱,何乐而不为呢?”
“慢慢吃,把饭吃完,不要浪费哟。”该校生物工程专业大一学生朱月对同伴说。她的同伴告诉记者,为做光盘族,室友们都相互监督,他也不再一次打很多饭菜,而是不够吃再加。食堂里,记者注意到,一个女孩儿正在用塑料袋打包自己餐盘里的饭菜。她告诉记者:“今天的饭没有吃完,如果扔掉就太可惜了,我准备带回宿舍,晚上再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光盘族。”
采访之余,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同学们还向记者介绍起了自己平日里的节俭小妙招,比如说看到食堂的剩饭剩菜,会打包带给流浪狗吃;喝剩下的水积累起来用来浇花;利用空矿泉水瓶打水,重复利用;水龙头坏了及时报修避免浪费等等。空瓶行动受欢迎
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大学生手中的矿泉水、饮料也多了起来。在本次活动中,本报发出了购买矿泉水、饮料要喝完,不要扔掉半瓶,“开一瓶水喝完一瓶水”,并且不要将空瓶随意丢弃的倡议。当日,大学生志愿者也向广大同学提出了“空瓶行动倡议”。
倡议书中写道:“相信你我都曾深感于‘滴水之情,当思来之不易’的纠结。老天何时下雨,我们无法掌控;手中的一瓶矿泉水是喝干一滴不剩,还是喝一半就忘了、扔了,这个,全凭自己做主。只是,不经意地随口浪费之时,你心中是否‘咯噔’过一声:没有水,我们怎么继续生活?为此,我们倡议大学生,继厉行节约的光盘行动之后,再掀起一场珍惜饮用水的空瓶行动:做‘空瓶行动’宣传员,提醒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喝完一瓶水,再打开新一瓶;亦或参加活动尽量自带水杯。开会时,请主办方减少不必要的会务饮用水安排。尽量安排小瓶装矿泉水,或是加茶时问一声还需不需要再添,避免喝不完造成浪费。亲,让我们哪怕瓶底杯底都只剩一口水,都全部喝光它,好吗?希望你也加入我们的空瓶行动,喝光瓶底杯底的最后一口水,不浪费每一滴水!”
“在校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将喝了一半儿的矿泉水瓶丢弃,真的觉得很可惜。这次,我们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能自带水的时候尽量自带水,最好能将瓶中的水喝完,尽量不浪费一点一滴。”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二学生杨忠喆说。
旧物易主贵如宝
3月28日12时20分,本报举办的“节俭之风吹校园——勤俭节约我做起”活动中的旧物易主环节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公寓区广场进行。“同学,这里有旧物易主活动,请加入进来。”刚一走进公寓区广场,便有两位身披绶带的大学生志愿者向同学们介绍着。
“每年5、6月间,很多毕业生都会在这里摆摊设点出售自己的学习资料和生活用品。但是旧物易主这种形式,我们还是第一次搞。”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老师李万春这样说道。旧物易主分为书籍和生活用品两个摊位,书籍摊位上主要是杂志和学习资料,鲜有的小说类图书,一出现就会马上被人换走。时值中午,同学们陆续回到宿舍,不少人在摊位前驻足挑选。当他们得知这些书籍和物品都需要用自己的旧物进行交换的时候,有人赶紧回宿舍去拿东西。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一的卜海波在书籍摊位上翻看了一会儿后,急忙跑回宿舍拿了两本书来交换。“前几天我听说学院里要举行旧物易主的活动,很想换几本书,这是我早就准备好的书籍。”卜海波在书摊上挑了半天,最后她用手中的《员工的管理守则》换了一本《人生哲思》。她说:“我很喜欢读励志类的图书,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旧物易主不但环保,也能让大家有变废为宝的喜悦。美中不足的是,今天参与活动的人并不是特别多,如果我们全校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相信会有很多人能在别人的旧物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在生活用品交换的摊位上,围巾、衣服、没开封的化妆品、毛绒玩具数不胜数,其中一个“小黄人”毛绒玩具特别受大家的青睐。“我想用这个抱枕换那个‘小黄人’!”一个女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中拿着一个粉白相间的抱枕。“你的抱枕有点旧了,我不想换。”摊位的“负责人”莎日娜直接拒绝了她的要求,女生有点失望地说:“哦,那能把我抱枕留下吗?说不定会有别人需要它。”随后,一个男生说:“我想用这4本杂志换小黄人。”“杂志还是换书比较好。”莎日娜还是不松口。短短的15分钟里,已经有5个人想要用自己的旧物换摊位上的“小黄人”了,但是负责交换的莎日娜就是不干。她说:“虽然我不是‘小黄人’的主人,但是我很舍不得将它换走。”
正当大家猜测“小黄人”会被什么东西换走的时候。一个女生拿着一个漂亮的白色太阳镜走了过来,她说:“我的太阳镜是去年买的,虽然戴过几次但是看起来还很新,能换这个‘小黄人’吗?”莎日娜接过太阳镜仔细看了几遍,最后将小黄人递给了她。这个女生叫张覃雅,她说:“我觉得这个活动很好,平时我们买了一些东西用不了几次就闲置了。通过旧物易主这样的活动,能杜绝浪费我希望以后经常搞这样的活动。”负责交换生活用品的莎日娜告诉记者,这些物品都是同学们看到海报后送过来的,除了用于交换剩下的会捐给需要他们的人。“大家都知道旧物易主不能只看物品的价值,更多地是看自己是否需要,所以需求才是达成交换的主要因素。”莎日娜这样说。
勤俭节约是美德
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加入,旧物易主、光瓶倡议等活动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追捧。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勤俭节约是美德,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做到不浪费一颗粮食一粒米,珍惜爱护身边的物品。
活动中,内蒙古农业大学团委副书记李伟威告诉记者,2013年,内蒙古农业大学被评选为全国首家“雷锋大学”,而学校也努力将雷锋精神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雷锋精神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勤俭节约正是雷锋精神的一种体现。此次举办的这个活动是一个载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他说:“大学生代表着新时代,是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将勤俭节约的作风形成为一种习惯,对于他们将来走上社会也会受益无穷。此次与《北方新报》共同合作开展的旧物易主、光盘行动、空瓶倡议活动都非常好。学校也希望以此搭建一个平台,将旧物易主等活动持续进行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在持续的活动中既体现节约的精神,也能够服务更多的同学。”
![]() |
![]() |
![]() |
![]() |
![]()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