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新闻

位置 > 首 页 > 综合新闻 > 农大新闻 > 正文

自治区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郑东波一行来校调研非遗传承工作

添加时间:2020-06-19 23:40 来源:材艺院 通讯员:范斌 摄影:王丽

  6月18日下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郑东波,办公室主任高明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张丽辉来到我校,调研我校蒙古族工艺美术研究所在承担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校长高聚林陪同调研。
  郑东波在听取研究所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后,对我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今后能够与我校建立更全面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他分析了国家在传统文化领域的中长期远景规划,希望我校结合形势和优势,抓住机遇,挖掘传统文化潜力,在促进自治区优秀民族符号、民族文化元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助力内蒙古文化强区建设。
  高聚林在陪同调研中也表示学校将持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求学院和研究所要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力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与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学科融合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紧密结合,焕发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我校蒙古族工艺美术研究所是2009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于2012 年通过验收。研究所工作团队以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专业教师为主体,兼容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等专业团队与业务骨干,围绕设计艺术学科发展开展专业培训、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国家文旅部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国家教育部社科项目等一系列面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的研究项目,逐步形成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应用软件开发、综合服务平台管理、创新创业实践等多维度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平台。
  自从2015年学校经国家文旅部、教育部和人社部批准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院校以来,学校积极发挥师资优势,结合专业特点,匹配专属工坊和教学实验场地,圆满完成了2016年至2019年的12项委托培训任务,累计为1000余名传承人提供培训服务和专业指导,受到了自治区的肯定与表彰。同时,学校在开展研习培训中还积累了丰厚的蒙古族传统工艺美术样本,并与自治区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建立了紧密联系,为他们搭建了与企业沟通的平台,既为传统手工技艺的现代化、产业化、经济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实现了学校专业发展、学科进步和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

 

责任编辑:王丽 审核人:王忠东
阅读:

上一条:人大代表走基层 宣讲两会访民情 全国人大代表、我校兽医学院呼和巴特尔教授走进鄂尔多斯开展全国“两会”精神宣讲

下一条:校纪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