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疫”线】临时支部战“疫”线,党员先行显担当
——记东校区学生公寓20号楼临时党支部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自学校东校区10月9日实施封控管理以来,来自5个学院的6名教师冲锋在前,主动请战,第一时间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主动请缨进驻东校区20号楼。
6位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党委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号召,全力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经请示,迅速成立了东校区20号楼临时党支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张建新老师任临时支部书记,经济管理学院徐金鹏老师任副书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俊国老师任组织委员,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郑永朋老师任宣传委员,经济管理学院张博老师任纪检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兽医学院白玉廷老师全力配合临时党支部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临时党支部立即召开支部会议,成立了6个党小组,每个人独当一面,明确责任分工,核准餐食份数,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餐食分配、核酸异常、学生意外等应急预案,为配合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党员力量,彰显使命担当。
虽党支部“临时”,但思想不临时、行动不临时、作用不临时。6个人中有学院领导,有专家教授,有青年教师,还有一线辅导员,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38岁,在6天的时间里送餐17640人次,送水429箱,各类药品、生活物品1500余件,保障了来自9个学院、126间宿舍的504名学生的一日三餐、两次饮水。6位老师将这些十几斤、几十斤的餐食、物资一阶阶、一层层抬上楼,这不仅是对体能的挑战,也是对意志的考验。全套的防护装备密不透风,每天都是汗水浸透衣衫,一直挺到脱下防护服,衣衫基本是不曾干过。老师们自嘲:“要想身体好,每天一遍桑拿澡!”。另外,因为防护服穿脱不便,老师们在工作期间尽量不喝水、少吃饭,一天下来连爬上床的力气都没有,但是听到学生一声声真挚的感谢、身边一句句真诚的问候、群内一条一条整齐的回复,老师们纷纷表示“还能再上十层楼!”。
工作之余党支部没有放松理论学习,张建新老师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为大家讲授主题党课,带领大家坚持“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每日学习。徐金鹏、郑永朋等老师多次召开党小组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号召楼内全体党员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勇担责任,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不足7天的封控工作中,20号楼临时党支部召开支委会2次,党小组会18次,集体学习1次。
王俊国老师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只能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指导研究生修改论文,释疑解惑。张博老师更是在搬运物资后都来不及脱下防护服,全身消杀后马上投身到线上授课中,慷慨激扬的讲授中神采飞扬。白玉廷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优化送餐和志愿者消杀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老师们纷纷表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也不能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既要全力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更要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两件事都来不得半点含糊。
驻楼的每一位教师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不计得失,为楼内125名学生党员树立了榜样,让他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全楼静默管理中做出了表率,在数据统计、通知发布、上通下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楼内学生也在临时党支部的积极引领和细心工作下全力配合,自律自立,坚持在群内接龙错峰如厕,自觉佩戴口罩,不串宿、不聊天、不逗留。老师们化身抗“疫”英雄,肩扛手提物资的背影深深感动了学生。同学们纷纷感谢驻楼教师的辛苦付出,感谢驻楼老师逆行抗“疫”,舍小家为大家。
临时党支部的成立,增强了驻楼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带领全体党员亮身份、立形象、做表率、勇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个堡垒”的深刻涵义。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坚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毫不动摇的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让党徽在疫情防控的胜利场上熠熠生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