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疫”线】战疫娘子军,巾帼英姿别样美
奋战于“疫”线的人群中,有这样一支队伍:她们不畏艰难冲在一线、克服种种困难坚守“疫”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在抗击疫情、保卫校园、爱护学生中贡献了“半边天”力量。
这些巾帼英雄,第一时间响应校党委号召,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她们有的做核酸采样、有的送餐送水、有的后厨帮忙、有的驻楼管理、有的值班值守……,奋勇当先、不让须眉,白衣执甲、坚守“疫”线。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但在疫情面前,她们毅然放弃家庭牵挂,没有推诿没有退缩,勇往直前,变成了守护师生、校园疫情防线的“大白”。
入驻学校南校区学生公寓C座的14位女老师就是这些巾帼英雄的典型代表。她们中有博士生导师,有学院党委副书记,有办公室主任,有专任教师,还有辅导员、班主任等,年龄最大的46岁,最小的25岁。她们在这个实施静默管理的学生公寓连续奋战了5天,自10月12日入驻C座以来,14人要负责1800多名学生的饮食起居,脑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柔弱美女秒变女汉子。从警戒线搬运餐食、矿泉水等物资到楼门口,再爬楼梯运送到每个宿舍门口,一共七层的宿舍楼,老师们已经不知道来回爬了多少级台阶、蹲下了多少次腰身,每餐饭食送下来靠的不是体力,是意志力,是为学生服务的信念。
她们的工作每天从早上5点半开始,不停地搬运物资、运送学生餐食、分发抗原、组织学生做核酸检测、核实学生情况、送水送药、安抚学生情绪、完成统计、分配等任务。早餐是间隙时间抽空吃的,因为接下来又要开始运送午餐、送水、晚餐等工作,马不停蹄、忙碌不休,汗水浸湿她们的衣背又被体温烘干,摘下口罩后,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每天超负荷的工作,除了消耗大量体力之外,还要直面消毒剂的刺激,经常会出现嗓子疼、眼睛疼、皮肤红肿等现象。一天工作任务完成后,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与家人报个平安,和咿呀学语的孩子视频会面,挂断视频后几度哽咽,喃喃地说道“我得和孩子少视频,不然孩子太想我……”在这种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强度下,有3位女教师累倒了,休息过后依旧奔赴一线。因为她们知道,她们病倒其他老师就需要承担更重的任务。特别是在12日刚入驻的晚上,老师们给学生送完晚餐后,在宿舍窗口喊着“老师辛苦了”,学生用手机闪光灯汇成的亮光如天上的无数繁星,照亮了她们的心田,抹去了她们的疲惫,让她们感动得哭了。
学校疫情防控是一场攻坚战、长久战,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娘子军”,有那样一群挺身而出的师生志愿者,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挺得下来,还有我们可爱的同学们的配合和支持,学校才有了战胜疫情的铜墙铁壁。
向所有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上的“娘子军”致敬。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