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事盘点
【编者按】2022年,向新而行,极不平凡。这一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胜利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131467”战略行动计划,隆重举办“植根北疆 逐梦草原”七十周年庆祝活动,众志成城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现结合全年重点报道,就学校一年来的大事进行盘点。
一、隆重庆祝学校建校七十周年
学校以“植根北疆 逐梦草原”为主题,隆重召开建校70周年庆典,举办了内蒙古乡村振兴高峰论坛等各类学术报告会70余场,建设了校友林、蒙古马雕塑、知行馆、草原野生动物馆等实物景观和文化场馆,总结凝练了办学方略和特色成就,形成了一批可圈可点的系列文化成果。成立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整合社会办学资源,推动校地企合作,有力提升了社会影响。校庆前夕,自治区王莉霞主席专程来校亲切看望慰问教师代表云锦凤,并向学校70周年校庆表达祝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伟东,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建龙等7位省部级领导、戴景瑞等7位院士应邀出席庆祝大会。华中农业大学等75所区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等35个委办厅局、呼和浩特市等10个盟市及22个旗县区,以及内蒙古伊利集团等99家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学校历任老领导、老同志代表,校友代表、师生代表等参加了大会。大会盛况空前,受到上级领导、广大来宾、全体校友和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爱校、荣校的热情,为学校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学校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
自治区王莉霞主席专程来我校亲切看望慰问教师代表云锦凤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伟东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全体师生员工及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祝贺
二、上下一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自治区督导指导组及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的科学指导下,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学校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全面胜利。10月9日出现首个阳性病例后,全校上下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成立了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总指挥部,下设10个工作组和三个校区指挥部,建立了上下贯通扁平化管理的指挥体系。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全校上下闻令而动、迅速集结,1359名教职员工深入校园成为最美逆行者,全力保障了2.6万余名学生的饮食供应、核酸检测、环境消杀、心理辅导、就医购药等重大需求,打响“校园清零三步走”行动攻坚战,夜以继日地完成了学生离校返乡运转工作。学校的防控成效和运行体系得到了自治区的充分肯定,内蒙古自治区驻呼高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简报第4期,专版刊发了学校《全面打响“校园清零三步走”行动阻击战》的报道,内蒙古新闻联播报道了我校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在这场巨大的考验中,全校上下不惧牺牲、奋力拼搏,经受了疫情大考和艰苦磨砺,为助力呼和浩特市和全区疫情防控大局作出最大贡献。
自治区主席王莉霞来校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自治区督导组来校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三、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
聚焦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入,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2个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党支部入选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最强党支部”。出台了《巡听旁听学校分党委(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工作方案》,加大对各级党组织学习情况的指导监督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方案》等制度。顺利通过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与“名师工作室”的验收评估。召开线上思想政治工作暨“三全育人”专项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主办了西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研讨会。《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努力打造思政“金课”》在内蒙古日报公开发表。学校首个“课程思政工作坊”揭牌成立。学校获得2022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学校首个“课程思政工作坊”揭牌成立
四、教育教学改革和招生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
学校参评2022年自治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其中,《聚焦草原畜牧业 创新地方农林院校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等4项成果被推荐申报了2022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一等奖,取得自治区在该赛事上全国一等奖的零的突破。学校全年招收学生1271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98人、硕士研究生1753人、本科生6758人、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学生26人、专升本学生2849人、预科生120人、专科生1010人。建立健全就业育人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实施分级包联、访企拓岗、精准帮扶等措施,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稳步提升。
王万义在“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系列招聘会暨“丁香扎根计划”启动仪式上发言
五、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完成新一轮处级、科级干部聘任工作,聘任正处级干部28名、副处级干部40名,聘任科级干部177名、校聘科级待遇管理人员77名,配备了专职组织员20名。新任副校长2名。通过“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及优秀博士人才46名。完成29位高层次及优秀博士人才评审认定,兑现生活补贴待遇470万元。1名教师获得内蒙古2021年度十大经济人物——特殊贡献大奖。1名教师荣获“第十届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称号。2名教师被评选为2022年内蒙古“最美科技工作者”。1名教师获得自治区2022年度“担当作为好干部”称号。多名教师被授予蒙古国“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1名教师代表自治区教育工委参加“理响新征程”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理论宣讲大赛,获得一等奖。1名辅导员获得第八届全区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2022年全区团干部上讲台技能大赛二等奖,并入选北疆青年讲师团。
蒙古国为高聚林校长颁发“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证书
2022年3月10日 李兴旺同志任我校副校长
2022年4月8日 齐景伟同志任我校副校长
张和平老师获得内蒙古2021年度十大经济人物——特殊贡献大奖
六、学科、专业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取得良好成绩
聚焦新农科建设,成立自治区涉农高校新农科教育联盟,召开全区首届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对接自治区产业需求,调整优化学校专业设置。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获批一流学科建设经费1.14亿元,重点学科建设经费600万元,在自治区组织的首轮立项一流学科绩效考核评价工作中3个学科排名全区前5名。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获批17个国家支持建设的科技小院,是全区唯一入选高校,获批数量列全国高校第11位。获批3个自治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自治区示范基地。“服务乡村振兴的农艺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获批2022年度自治区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且被自治区推荐参评2022年度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获批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9项,总数位列全区高校第一。
学校承办首届全区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
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七、科技创新和科研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获批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立项606项,立项总经费3.08亿元,同比增长48.3%和23.2%。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课题8项、子课题31项,并获批首个青年科学家项目;获批自治区重点研发与成果转化项目35项,居自治区各高校首位;在自治区首批立项的“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14个项目中,学校主持2项、参与13项,承担任务及获批经费数居自治区各高校首位。获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0个,2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被评为优秀。依托4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打造支持27个科技创新团队,支持18个种业人才团队开展动物、植物、微生物种业科技攻关,形成“1+1+N”有组织科研新体系。新获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自治区创新领军人才团队2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团队6个,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2人、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14人。
八、项目申报多点突破,帮扶项目荣获典型,积极举办成果展及高峰论坛
新上横向科研项目81项,合同总金额3252.5万元;获批2022年国家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15项,资助345万元;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12项,拨款664.5万元;获自治区发改委批准立项“内蒙古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站建设项目”3000万元,2022年拨款1000万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部省联动项目1项,总经费6000万元。2个菌株和4个草品种实现成果转化,转化金额为225万元。2018—2019年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结题验收16项,绩效评价均为优秀。学校作为呼和浩特市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服务项目结题,圆满完成“1166”特派员团队服务行动计划,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2023年该项目继续支持260万元。学校《发挥人技优势 服务乡村振兴 为打造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双驱动力”》获得教育部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召开内蒙古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发起成立了内蒙古乡村振兴研究院,聘请34位院士作为该院战略咨询专家。
九、统筹推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内部管理、加强对外交流等各项工作
不断保障三校区水、电、暖、天然气的正常供应和安全运行,提供饮食服务、学生住宿、校园交通以及安保等服务,做好报刊收发、机要投递服务保障。完成西区体育馆、行政楼卫生间、东西区部分道路及周边硬化、校园导视系统等四个工程。不断优化人事财务和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图书、档案等建设。不断加强校园疫情防控、火灾防控、治安防控、食品安全、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关键领域管控。获批国家、学校资助出国项目学生11名,获批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资格导师28名。获批引智经费78.9万元。中国政府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项目合计拨款数达到1400多万元。学校牵头中农、西农和蒙古国两所高校建立中蒙农业教育科技创新培训机制,建立包括100多人次中蒙专家学者在内的智库和专家库,举办了该机制下的第一期对蒙培训;首次举办大规模的全区线上出国留学行前培训,培训全区高校科研机构等公派出国人员400多人次。
学校承办中蒙食品安全技术培训班
十、各类创新创业、文艺体育等活动再创佳绩
学校代表队获得2021“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工程仿真创新设计赛项全国(本科组)二等奖。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6项,区赛金奖7项、银奖23项、铜奖24项。学生荣获2022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学生作品获得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学生团队项目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入选教育部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典型1个。学校获得自治区首届红色校史故事暨短视频大赛二等奖。获得第十届内蒙古年度大学生“桃李之星”及“桃李之星”提名奖各1项。学校荣获自治区“优秀易班共建高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