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新闻

位置 > 首 页 > 综合新闻 > 农大新闻 > 正文

学校邀请益生菌与生命健康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

添加时间:2023-04-04 18:53 来源:食品院 通讯员:陈永福

4月3日上午,学校邀请山东大学孔健教授、复旦大学顾正龙教授、香港大学黄适博士、山东大学郭婷婷副教授、青岛市口腔医院滕飞副主任医师等五位知名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并在西校区8号教研楼为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体师生及其他相关专业师生代表作了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孔健教授以《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and its health benefits》为题,从嗜热链球菌的特性、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和健康益处、嗜热链球菌基因修饰的新功能等三方面系统介绍了其课题组在益生嗜热链球菌的开发方面的最新进展。顾正龙教授以《线粒体DNA突变与疾病》为题,介绍了线粒体DNA突变的动态过程、线粒体DNA突变的后果与机制以及减少线粒体DNA突变的方法途径。黄适博士的报告题目为《Method development for analyzing low—biomass microbiomes in human clinical samples》,讲述了基因测序中更适合低丰度物种分析的2b-RAD分析方法。郭婷婷副教授报告以《合成益生菌及其潜在应用》为题,介绍了乳酸乳球菌合成底盘的技术体系和合成益生菌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滕飞副主任医师的报告则以“基于口腔菌群的口腔疾病风险评估及其预防”为主题,向师生分享了她根据口腔菌群与宿主疾病相关指数率先建立的基于人体共生菌群的口腔健康风险评估体系。

此次学术交流内容丰富,专家学者学术水平高,研究内容紧跟相关学科国际研究前沿,学术报告会主讲人讲解深入浅出,既开阔了师生眼界,增加了知识储备,也为师生的相关研究拓展了思路,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专家介绍:

孔健,博士,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丹麦皇家畜牧和农业大学访问学者。在优良菌株挖掘收集、生理遗传特性分析、益生菌剂复配及益生菌基因编辑、代谢工程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积累。近几年先后承担“高活性食品发酵剂制造核心技术”、“益生菌定向筛选与功能开发关键技术”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Appl Environ Microbiol,Microbiol Cell Factory等杂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主编《农业微生物技术》。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顾正龙,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康奈尔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助理院长、线粒体遗传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2018年晋升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正教授。研究方向涉及线粒体与疾病、基因组功能与进化、多基因调控网络的功能和进化等诸多领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包括Nature、Nature Genetics、PNAS、Genome Research、FASEB、MBE、JBC等)发表文章逾60余篇,文章被引用总计超4700次。

黄适,博士,香港大学牙医学院长聘教轨助理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后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生物信息学、微生物组学、疾病诊断和预测等,聚焦在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微生物组方法学的开发。近年来在Nature Methods,Cell Host Microbe,Microbiome,Genome Biology,ISMEJ,mSystems,Gut Microbes,mBio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其中授权国际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2项。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郭婷婷,博士,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包括乳酸菌基因组编辑系统、乳酸菌合成生物学、乳酸菌噬菌体及其生理作用等。近五年,相关研究工作在ACS Synth Biol,Biotechnol Bioeng,Appl Environ Microbiol,Microb Cell Fact.等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指导研究生获得2022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滕飞,博士,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入选省级人才项目“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科研工作主要基于口腔微生物组进行慢病诊断和预警,率先建立基于人体共生菌群的口腔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在Cell Host & Microbe等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单篇引用次数最高近百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5项科研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获得2021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和山东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

责任编辑:王丽 审核人:王雪鹏
阅读:

上一条:学校召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会议

下一条:我校第一批“太空种子”已搭载完毕送返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