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民族政策宣传月”和“民族法治宣传周”主题教育活动圆满结束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校党委于5月在全校各族师生中开展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主题教育活动,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推进学校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月底,为更好的指导各学院做好“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校党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2023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民族政策宣传月”和“民族法治宣传周”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关于印发2023年学校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各分党委(党总支)也纷纷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中,校党委统战部开设“民族政策与民族法治”专栏,各学院开设学习角或者学习专题,利用校园网、校报、微信、微博、电子屏、宣传栏、广播站等载体宣传教育内容,推送“一起来学”等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文章300余篇,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宣传教育矩阵。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开展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政策与民族法治知识竞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升旗仪式、“红歌诵党恩,庆祝二十大”——红歌歌唱比赛、“巨浪青年 思想引领”主题辩论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筑梦向未来”主题诵读比赛、“妙手丹青,手绘赤心”爱国书签手绘设计大赛、观看民族团结影片等活动,录制了“青年学生说”“青马学员说”系列微视频。截止目前,全校共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30次,参与人数14315人次;主题观影25次,参与人数3204人次,主题实践活动67次,参与人数17263人次,征集展示手抄报219份、微视频110个、征文528件,线下普法宣传3次,参与人数300余人。
依托学校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为全校近7000名本科生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教学。开展“讲述老故事,踏上新征程”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回顾学校发展历史,挖掘学校70多年历程中民族团结进步的鲜活事例,增强学生爱校荣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立了“石榴籽”民族团结示范班,20名不同民族、专业的学生在开班仪式上介绍自己家乡的美食美景和历史文化,增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全校各族师生分层分类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采用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研讨交流、参观展览、开展宣讲等形式,深入学习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共开展学习研讨50次,参与人数5796人次;参观展览4次,参与人数328人次;开展线下宣讲13次,参与人数3092人次,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践行者。期间,校党委统战部专门组织了自治区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无党派人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负责人、留联会负责人及分党委书记和统战委员等赴大别山干部学院参加“学思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统一战线“两支队伍”培训班,进一步提升统一战线“两支队伍”能力建设。
今后,学校将继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等,“滴灌式”“立体式”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有形、有感、有效抓实做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品牌化,以实际行动为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作出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