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博士团乌兰察布行”活动圆满结束
7月26日-7月28日,我校组建博士团实践队,并兵分三路前往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察右前旗、察右后旗开展实践活动。
博士团由来自7个学院的13位老师和17名研究生组成,涵盖了畜牧学、兽医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水利工程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学等学科,是一支跨学科的研学实践队。
博士团深入18个农牧业生产企业、合作社,累计行程2千余公里。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博士团成员们针对肉羊、肉牛、奶牛等高效养殖及疾病防治,马铃薯、向日葵、玉米及番茄等农作物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以及肉类加工等方面开展调研交流和学习,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作为学农大学生,作为未来农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推动农牧业现代化的责任和担当。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通过此次活动,师生团队真正走出课本、课堂,深入农村牧区一线了解农牧业发展现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学以致用,践行知农爱农的初心,上了一堂既接地气又有温度的“田间党课”。
队员们的收获
经济管理学院 蔡诗佳
短短3天的行程充实饱满,我们对四子王旗农牧业全产业链及现代农牧业发展有了初步了解,收获颇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博士团乌兰察布行”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延续,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桥梁。在未来的科研与生活中,我也将坚持学思用贯通,尝试以更加创新的方法,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工作生活有机结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程峰
这次参观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当地农业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感受到了政府对农业领域的关注与扶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我深刻感受到了乌兰察布市农业企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在实践中,我们亲眼见证了这些企业的高效种植管理。它们的先进理念、科学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将更加关注自身研究领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在相关领域研究方向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内蒙古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农学院 朱珊珊
察右前旗严格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的“把握战略定位坚持绿色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从养殖到种植以及南村农业研学基地的建设,均向现代化迈进,高质量发展,并且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次调研不仅使我开阔了眼界更是提升了自己,受益颇深。
经济管理学院 尚亚男
为期两天的博士团乌兰察布行已经结束,在这两天行程中,涉及畜牧、种植、深加工等多个领域。期间,我们解决了部分企业和农牧户遇到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践活动中也得到了锻炼。当地联农带农产业链发展机制做的特别好,农业要发展不仅仅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让龙头企业带动更多农牧户获得增收,才能实现产业兴盛,农业兴旺。
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杨震
作为一名水利专业博士生,参加此次博士团乌兰察布行活动,对于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在马铃薯、向日葵的田间地头,走进肉牛养殖大棚,还有奶制品的加工生产车间,从专业方面我是一个门外汉,但作为农民的孩子,仿佛回到了家乡。通过此次调研,我发现农村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有了更加优质的品种,更加科学的种植方式,更节水高效的滴灌技术,这些平时只在论文中才能看见的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些许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发现,探索并且解决。作为一名科研人,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了解农民所需,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服务基层,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才能做好科研。
动物科学学院 韩志鹏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当地农牧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这里农户的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最多的就是马铃薯和向日葵,此行也了解了这两种作物的整个种植过程。我此行的收获,第一是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难点,可以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地解决问题。第二是在走访一线农户的过程中,向专业养殖户学习到了通过多年实践得到的宝贵经验,并找到后续的研究方向。
兽医学院侯斌
五谷不识,四体不勤的我,在实验室坐久了总有种“闭门造车”的心慌。在调研中我切实感受到了现代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党建引领的乡村振兴落到了实处,各级党支部及优秀的基层党员在乡间地头上发光发热。在调研的途中,园保院景岚教授与动科院木其尔老师结合当地农牧业现状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也使我眼界大开。感谢学校组织的博士行活动,让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为我们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