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访自治区第七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张志强同学
新闻中心记者 梁艺 程志强
化苦菜为甘露,调苦涩变甘甜。12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内蒙古大学文体馆举行,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几支参赛团队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分别荣获第七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内蒙古自治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其中,获得一等奖与三等奖作品的作者都来自于食品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中心。喜悦与感动洋溢在科创中心每个人尤其是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中心主任张志强的脸上。
张志强是食品院2009级学生,食品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中心主任,食品院学生会副主席,2011级新生年级辅导员。一个将三年心血全部挥洒在科技创新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一名随和友善的学生工作者,一位体贴、负责任的“小老师”……他是如何在这些不同角色当中转换自如,又是如何做出今天的成绩?
怀着好奇和激动,记者走进食品院科创中心实验室。“快坐,快坐,坐下说”, 张志强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实验室,纯良憨厚的笑脸,简单的黑色毛衣,同样黑色的羽绒服脱下拿在手里,无限的亲切感让记者迅速融入谈话中,陌生和担心瞬间全无。
是偶然,也是必然
谈及科创中心在此次“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的荣誉,张志强将自己和“挑战杯”的不解情缘娓娓道来。
2009年,初入大学的张志强腼腆、羞涩,甚至没有通过食品院分团委学生会的纳新答辩。可他却意外的被他当时的辅导员、第三届科创中心副主任乔霄龙慧眼识中,推荐他加入科创中心,突然而来的机遇,让他第一次接触并加入到的“挑战杯”竞赛中。一切就是一场意外,然而在交谈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对这个踏实、细心还有点犟脾气的小伙子来说,这一切又都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当时奔着科创中心去的时候,就只是抱着锻炼锻炼的想法”,张志强笑着说,“那时候每天都特别无聊,学长们什么都不让做,也什么都不跟我说,而且,在我们当时一起加入的五个人当中对我最严厉。”提到这段日子,张志强的情绪开始激动,他说:“那时候,学长们简直就是‘折磨’我,不让我用手机,全天关机;不让我理发;也不让我出去,整天呆在房间里。不怕你们笑话,我当时一个月没洗澡。他们不断地挑战着我的极限,想看看我到底能忍耐到什么程度。”学长们步步紧逼,却丝毫没有让他有半点退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当时真的很难过,但我比较犟,他们越是那样对我进行精神上的打击,我就越不想放弃,我就越想证明自己,我时刻要求自己把他们安排的每一个任务做到最好”。
最终,张志强带领的团队在此次“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捧回傲人的金奖。回忆整个过程,张志强仅用了“苦,特别苦”四个字形容,如此简单却又真实的体会,没有什么“坚持与放弃”的思想斗争,只一心扑到自己该做的事情当中,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好,是一种不管怎样都要坚持到底的坚韧,是一种绝不服输的倔脾气。
谈到在此次竞赛准备过程中最喜欢的创意时,张志强眼神明亮,兴高采烈地说:“苦菜汁,”他向记者介绍道,“苦菜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丰富的药效成果而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在听老师讲过它的多种使用价值后,一直特别希望能有机会对苦菜进行研究利用,刚好这次备战‘挑战杯’的课题就是之前学长们已经准备了一段时间的‘苦菜果汁饮料’,刚接手这一课题时就特别兴奋。”他开心地回忆着。可是课题正式着手准备后,又相继碰到许多问题:苦菜汁易氧化、很容易变色等等,但是团队成员们却从未想过放弃,而是积极的解决问题,全力以赴地做出更完美的作品。幸福和快乐洋溢在陷入回忆的他的脸上。
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他们的作品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决赛。决赛由张志强与团队另一名成员金豆豆为代表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前,两人显得紧张和局促,等到进入答辩会场交上方案的那一刻,两人相视一笑,反而释然了。此刻,在他们眼中比赛结果已经不重要,“生命像攀登,风景在路上”,那一个个拼搏付出的日子才最值得回忆和珍藏,那厚厚的几万字的论文里凝聚的成长才最值得庆贺,那些共同度过的日夜和那些收获的真诚情谊才最值得铭记。
“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在与张志强的谈话中,记者亲身感受到的是机遇的偶然性和成功的必然性。
沉淀经历,收获成长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张志强,记者还采访了科创中心的其他成员。一直以来和他搭档同时也是科创中心副主任的金豆豆感慨地说:“一步步走来,志强在‘挑战杯’竞赛中成长着,他在一点点的蜕变,变得比以前更加成熟。”伙伴们将他的成长清晰的看在眼里。
今年,张志强带领科创中心成员赴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准露山野食品有限公司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又碰上一连串的“突发事件”:队员中有的水土不服,有的挑食不吃饭……他总是处处为他人着想,随身带着药和食物,尽力照顾到每一位队员。参加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科创中心成员这样说道:“强哥对人特别好,大家犯错的时候他也总是特别宽容,他不会骂人,这样大家反而更能意识到错误并且去努力做得更好。他这个人就是心太软,把我们都当弟弟妹妹,总想帮大家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谈及此,大家议论纷纷:“做实验时经常会碰到需要观察加热的试剂长达十个小时的情况,他担心别的成员回去晚不安全,总是自己一个人盯着。时间晚了,他就一个人在实验室睡觉,一天一夜在实验室。他工作起来就特别认真,经常会忙完以后在桌子上倒头就睡了,根本都不管冷不冷。”
时间慢慢走过,生活给张志强留下了丰富的经历。一年两年的磨炼,一年两年的习惯,塑造了他可贵的品质:认真细心、稳重踏实。听着大家的话,他意味深长地说:“还真得感谢当初学长们的‘折磨’,真的,要不是当时的经历,很难想象现在的我。”
科创中心成员们在谈及张志强的特点时都不假思索地说:“他平时穿着简单,每年换来换去也就只是他爸妈买的那几件衣服,让人看的都心酸了,大家总是建议他买几件新衣服,他却一再说‘哎,不了,习惯了,习惯了,这样就行。’平日吃饭时,他也总是能填饱肚子就行,不吃很贵的,不讲究花样”。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张志强就是这样,不会刻意的去特别栽培某一个成员,只是会在觉得哪个成员特别能干时,让他在团队中做些技术含量相对高些的任务,不会让他脱离团队单独做事。张志强对工作的痴心、对实验室的热爱真切地感染了科创中心每一位成员。因为寒假里做实验,连这两年他都是腊月二十八、九才回家。说到对实验室的感情,他就像年轻的父母提到自己的孩子一样: “有感情,真的,对这个地方特别有感情。科创中心的所有药品、器材都是我们从学校申请的,在与它们相处的一天天中,早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科创中心的点点滴滴都成了大家不能割舍的骨肉,”他一再地说,“科创中心我真的放不下,放不下,很多节日我都在这儿跟大家一起过,我爱这里的一切。”
科创中心总是充满了温馨,成员们亲切的称呼张志强为“强哥”。 一个人的影响力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外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影响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张志强的朴实亲和、兢兢业业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对他的喜爱让他拥有了一笔不小的收获。
黄金的年代,青春的拼搏如火如荼,年轻的学子张志强在实验室里全心全意的做着他热爱的实验,智慧与开心一同彰显。此刻,记者已不再好奇他是如何在不同角色之间转换自如的,因为他只是认真踏实的做好每一件事。而生活本就无需太多修饰,平平淡淡中享受生活,一撇一捺间书写生活,最朴实的也是最真的,最实在的也是最易懂的。(编辑 胡美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