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建院举行学习石慧强同学“马拉松长跑”精神座谈会
新闻中心讯(记者 丁艳宏)
会上,班长张清华同学对石慧强平时生活、学习等相关状况做了详细介绍。
石慧强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现就读于我校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是2009级水利水电一本二班的学生。从一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他就被无情的确诊为“前庭导水管扩大”,无情的病剥夺了他所拥有的正常听力,从此陷入了无声的世界,而他却从未放弃过自己,身残志不残,为了备战高考,每天坚持学习十六七个小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校。在大学里他更加努力,上课时,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坐在最前排,用半听半猜的方式听老师讲课;图书馆里,自习室里总有他埋头苦学的样子,他几乎将自己变成“旋转的陀螺”。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被他用在学习和实践上。令人感动的是,他在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性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且学习成绩一直保持着全班第一。
座谈会上石慧强就自身的情况和感受也做了发言。他说,每堂课他都听得很累,就如马拉松长跑一般,他听不到老师讲什么,只能靠看老师的嘴型去猜测。他非常渴望自己的一双耳朵有正常的听力,他宁愿自己没有双脚,双腿。只要耳朵正常就可以零距离的与他人交流,和老师更好的交流。上课时他可以听得很清楚,课后他也可以很轻松。同时他也很羡慕那些听讲座的人,由于自己听力的缺陷,他没未听过一个完整的讲座,也从未听过一堂完整的课。课后的学习对他而言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由于起跑线的不同,别人硬件条件好,而他却因缺“零件”而存在很大差距,他只有在课下不停地奔跑,花费大量时间弥补课堂上留下的3/4才会有希望跟上他人,否则无法为自己挣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其实我也不是仅仅喜欢学习的人,我也渴望参加课外活动,但是很多时候都没办法”。别人可以打电话,而他却只能靠短信交流。他一直在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大家的认可,用努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证明自己。如果不跑,就没资格和大家一块跑。“我不是孤傲,我也很想和大家交流,做朋友,但我只能用自己的眼睛一直盯着别人的嘴,我才能知道他说什么,这样很多人会认为我没礼貌。”他无奈的谈到。看宿舍的人聊天,自己却完全不懂别人在说什么,有时他也在想:“怎么会这样,怎么一句话也听不到,我进不到大家的世界,我的世界好冷清”。当班长第一次与他谈心时,他感到很温暖,很幸福,有人走进了他的世界,班长把他介绍给了班里的同学,虽然他可能走不进大家的世界,但他的世界从此不再孤寂。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希望大家能理解他,他一直都很努力,自己也很自信,没让父母操心,生活能够自理,虽然有时买东西会有一些障碍,但他都能克服,平时和同学们相处的也很融洽。“我对此感到很幸福满足,至少我会说话,不是哑巴。”他满意的说道。
在听完石慧强自己的一些讲述后,在座的一些同学已被感动的泣不成声,他们各自针对石慧强的情况具体详细的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表示愿意为石慧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并把石慧强同学这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扬光大。
座谈会上,学院党委副书记韩瑞平郑重将全院师生捐献的25525元善款送到了石慧强的手上。他充分肯定了石慧强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他是一个阳光、自信、自立、自强的学生,他的这种“马拉松长跑”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他号召大家宣传并学习石慧强与病魔顽强抗争、坚忍不拔的精神;学习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学习他克服困难、百折不饶的精神;学习他刻苦学习、严于律己的精神;学习他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石慧强在座谈会上对帮助过他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是韩瑞平老师帮他推开了门,让他看到一缕阳光,然后更多的人在帮他把门推的更大,让他看到更多的希望,这些希望再变成阳光,让他感到温暖。”他相信自己会有所作为,他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来回报母校,回报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也会尽力为社会做更多的好事。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学院各年级辅导员及相关学生干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