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新闻

位置 > 首 页 > 综合新闻 > 农大新闻 > 正文

“内蒙河套半干旱区粮食作物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通过验收

添加时间:2010-08-22 12:33 来源:新闻中心

820日,由我校史海滨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内蒙河套半干旱区粮食作物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专家组验收。

内蒙河套半干旱区粮食作物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节水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子课题,课题总经费1400余万元。

三年来,课题组针对内蒙古河套半干旱区多年来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节水高效与环境友好型地面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地面灌溉新技术试验与示范,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鉴选与应用,高效输配水综合技术与示范,田间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灌区节水灌溉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课题组在磴口补隆乡楞坝村建立进行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与示范区,达示范区以现有节水农业技术在北方地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为基础。通过试验、技术筛选、技术集成及示范,形成规范化技术标准。在综合分析节水示范区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先进节水技术进行组装凝练,使之建设成先进的综合节水示范区。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农田水分生产效率为核心,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研究与示范,将应用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探索北方盐渍化地区节水农业综合示范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北方平原区节水农业技术和模式,和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示范区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

受科技部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吴普特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在磴口县对“内蒙河套半干旱区粮食作物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对课题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题针对内蒙古河套半干旱区田间灌水技术滞后造成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低、灌溉成本较高等问题,研究提出了河套灌区主要粮经作物综合节水高产优化栽培和节水高效与环境友好型地面灌溉技术等综合节水技术模式。通过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基本形成了以作物品种鉴选、渠道衬砌、激光平地、覆盖保墒、施用保水剂、隔沟灌溉和井渠双灌优化技术为基础的内蒙古河套半干旱区粮经作物综合节水技术体系。课题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考核指标的要求,建立核心示范区1023亩,示范区6000亩。通过综合节水技术示范应用,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8.0%,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32kg/m3,生产成本降低13%。技术辐射推广6.2万亩,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干旱缺水问题日益突出,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为国际学科前沿关注的热点。面对人口的激增,要满足对粮食的巨大需求,除了增加灌溉面积和灌溉用水量外,全面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发展和建设节水农业成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矛盾的关键。目前我国灌区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水技术,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灌区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约在0.45左右。另一方面,我国灌溉水利用效率也很低,每m3水生产粮食不足1kg/m3,而以色列已达到2.32kg/m3,一些发达国家大体都在2kg/m3左右,国际水平差距较大。随着黄河流域用水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国家对黄河用水量实行严格限制,内蒙古河套灌区水量分配指标为40亿m3,按照当时河套灌区的引水量,减少了10亿m3 左右。节水农业的迫切性愈加强烈。黄河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3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最大的一首制渠灌区。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糖生产基地。河套灌区总土地面积1784万亩,引黄灌溉面积861万亩,年引黄河水量约为50亿m3左右。

内蒙古河套半干旱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取得的成果,可为我国北方地区节水农业提供科技示范与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赵殿武
阅读:

上一条:我校2010级学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隆重举行

下一条:我校迎新工作井然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