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责任,所以坚持------访第四届“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毕力格巴图教授
![]() |
毕力格巴图教授 |
从事一份工作,并且做好它,源于一份热爱,更出于一种责任。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午后,我们来到毕力格巴图教授正在筹备建设中的工作室,采访了他,自治区唯一一位视觉传达博士。34岁的他,年轻且充满活力,在我校从事研究蒙古文字造型工作,并进行字库开发。谈及工作,他说,“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其实过程很枯燥,做起来很复杂。设计一个字体,从给它排版到设计大小、造型,可能需要一周时间;而做一整套字体则可能要花上半年时间。如果不成功,还得重做。”蒙古族是草原文化的承载者,蒙古文字记载了草原文化的历史与地位,作为一名蒙族老师,毕力格巴图教授做蒙古文字造型的研究不仅出于喜爱、兴趣,更多的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责任。“我们不做谁来做,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如果不去做,这些文字就会消亡,我们想保留这种文字,想把它传承发展下去…”一句句真切的话语流露出毕力格巴图教授对蒙古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毕力格巴图教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在大学期间,他所学的专业是装潢与平面设计。毕业后,他选择了去日本留学深造,专门研究艺术设计。读博时,他开始致力于蒙古文字造型设计与字库开发。在日本留学的8年期间,是毕力格巴图教授度过的最难忘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段时间。在日本的学习深造对毕力格巴图教授今后的学术研究以及生活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日本期间,他曾在日本索尼公司总部担任设计师,可是对于这份让人羡慕不已、待遇丰厚的工作,他却没有继续下去,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发展。正与他所说的,“一份工作,不在于要有多么丰厚的待遇,而在于你要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位置”。而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那就是在大学这样有利的环境里研究蒙古文字造型及其字库的开发。
在我国,蒙古文字造型设计还处于发展阶段,并没有被人们广泛认识和开发利用。现有的蒙古文字体十分缺少,只有30多种,与英文和汉字相比相差很大,加之一些企业不敢冒风险去进行蒙古字库的开发,导致蒙古文字造型存在很大的缺失。面对蒙古族文字令人担忧的现状,他决定从事并且做下去。他说,“跟一些企业相比,我们做字体的最大优势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蒙古文字设计和汉字相比,成本相差不多,但使用人群却远不及汉字广泛,研发它带来的收益少,所以没有几个企业愿意做蒙古文字库;但有学校和国家的支持,可以申请资金去开发这个项目,又有源源不断的学生资源,他们年轻、有活力、思想新颖,可以为艺术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做,只要去做,一定会做的很好,并会将蒙古草原文化保留下来,也会努力打造出蒙古文字艺术造型的地位。”毕力格巴图老师这种为传播民族文化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深为感动,同时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我们心生敬佩。
因为责任,所以坚持
兴趣是工作最好的动力,但也许责任更是他能够在这条研究道路上坚定走下去的原因所在。在人们的印象中,对于蒙古族文化的了解大概仅仅局限于喝奶茶、过着游牧生活这样简单。如果要进一步了解蒙古族文化则要从文字开始,正是这种要将蒙古族文化传播得更远,被更多人所了解,让这种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不被流失的决心使他感到自己身上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蒙古文字造型工作的前期是做一些基础的理论研究,即蒙古文字的挖掘和整理,要把历史上记载的,出现过的文字都收集起来,进行年代和造型上的分类,然后把它们数据化。他清楚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但他却说“一旦这个字库被很好的设计出来,应用是很广泛的。它的受益群体很多,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成果被很多人共享,前景很好。对于外蒙古来说,他们也正在找回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他们收集的过程中会参考我们的字体。如果外蒙古采用了我们自己研发的蒙文字库,这不仅可以很好的继承和发展蒙古文字,也可以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想像着未来的美好蓝图,他似乎忘记了研究的枯燥与辛苦。当然,在实际的过程中,他也明白文字的局限性,他说“字体就好比一位老人,她本身已经老了,如果我们强拉着她往前跑,或许她可以跑一段路程,但是长久下去只会拖垮她。字体也一样,所以我们要创新,要在字体原有的基础上搞风格化,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文化的交融,把蒙文与汉字和英文的造型设计相融合,积极进行自我改变,让它以自己特有的形体魅力与别的字体相结合,给人以更美、更新的视觉感受。”
面对荣誉,他心如止水
作为第四届“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毕力格巴图教授对荣誉看得很淡。他说,“荣誉只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向更高方向前进的动力。荣誉只是暂时的,蒙古文字造型研究工作刚进入前期的理论研究工作,我们的路还很长。”
不知不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们交谈了将近两个小时,与毕力格巴图教授的一番谈话让我们更加佩服这位老师,也给了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追求梦想的勇气。“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虽然毕力格巴图教授从事的蒙古文字造型研究开发工作刚进入前期的理论研究阶段,但凭借他对梦想的追求,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我们相信毕力格巴图教授的艺术之路会走的更远,会让更多人了解到蒙古文化,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我们相信,无论字库开发是个多么漫长的过程,毕力格巴图教授一定会坚持到最后,实现他的艺术理想。
![]() |
毕力格巴图教授在阿尔寨石窟考察 |
![]() |
毕力格巴图教授(右一)与同事在外考察时合影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