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新闻

位置 > 首 页 > 综合新闻 > 农大新闻 > 正文

[特稿]赛罕乌拉访记

添加时间:2009-08-24 19:39 来源:新闻中心 记者:曹雷

                  

      才到赛罕乌拉便被眼前的景致折服了。这里的山实在特别。没有泰山的雄,华山的险,黄山的秀,不显峥嵘,不露锋芒,缓缓而升,绵延而去。钢筋水泥踪影全无,车水马龙销声匿迹,虫唱鸟鸣尽收耳中,花草香气不绝如缕,这对于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挣扎的人们的确是难得的的境遇。难怪契丹族会视这里为圣山,也难怪许多人选择这里修道飞仙,真正的圣地是像赛罕乌拉这样不露不显的。
    位于赤峰巴林右旗北部的赛罕乌拉不光有宁静和谐,她还是一个以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西辽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区是中国大兴安岭南部山部景观的缩影。还是东亚阔叶林向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草原向森林的双重过渡地带, 也是华北植物区系向兴安植物区系的过渡带,成为联系各大植物区系的纽带和桥梁。这里又是东北、华北、蒙新三区动物区系的交汇点。同时,这里又是生态交错带,可以通过该区生物多样性变化来研究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响。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这里的一切都携着灵气,也让人类的斧凿显得那样拙笨。直耸的山杨遒劲有力,却没有丝毫与天公比高的意味。蒙古栎用根系紧紧的拥着大地彰显着她对大地的眷恋。金莲花静静的开着仿佛在那里参禅悟道,你不敢走到他跟前怕搅了他的兴致。榆树、杨树、柳树、桦树各类树种在这里自由生长,金莲,兰花各色花卉在这里自由开放,树木不争高,花草不争艳。这里有药用植物462种,观赏植物167种,饲用植物112种,可食野菜40种,可食野果19种,用材植物45种。大概是造物者福泽众生,才把这样的灵秀之地降在人间。
    偶然间,你可以看到栖在枝头的松鼠在偷偷的望着远道而来的陌生人,也许你还会见到外出觅食的狍子。见到了野猪,或者蛇你可就得小心了。赛罕乌拉如此仙境,大量的动物自然要在这里安家。猞猁、斑羚、马鹿光已查明的哺乳动物就有37种。还有152种鸟类,5种两栖类动物,5种爬行类动物,574种昆虫。
    现在像赛罕乌拉的净土不多了。当我们挑战着自然的尊严时,一些人却在默默地捍卫着自然的尊严。
    今年在赛罕乌拉成立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继根河森林生态站之后的第二个生态定位站。这个定位站是我校生态院周梅教授主持筹划创建的,创建之艰辛是我们难以体味到的。周梅教授主要从事森林防火和林业生态工程的教学工作和森林水文学的研究工作。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水文规律进行了长达18年的研究,从树冠截留、森林蒸散、随机水文、径流调节、森林水质、气候变化等方面,探讨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林冠层对降水的调蓄规律、落叶松林的蒸发散及能量转换规律、大兴安岭典型流域河川径流随机规律、大兴安岭森林覆盖率、森林火灾、森林采伐对河川径流的影响、落叶松原始林水化学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大兴安岭林区冻土水文的影响及生态响应规律。她先后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及监测、网络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兴安岭落叶松林水文规律研究”;国家林业局“八五”、“九五”、“十五”重点项目:“大兴安岭根河落叶松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部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主持过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兴安落叶松林对降水的截留规律分析”、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兴安岭根河落叶松林水质特征分析”和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大兴安岭落叶松林截留降水动态分析”;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寒温带林区高纬度多年冻土化学元素背景值和生物循环定位研究”。与中国林科院横向合作的课题有: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森林、湿地和旱地生态系统监测规范与数据信息共享系统研建”、国家948项目:“西部退耕还林区生态经济型植被(引进品种)恢复技术创新与示范”等。
    周老师的研究生赵鹏武在和我们讲述周老师的一些故事时曾几次落泪。对于一个女同志而言,在野外工作要付出更多。周梅老师曾经在大兴安岭半个多月和衣而卧;有一次黑熊闯入她居住的帐篷,所幸黑熊只是吃掉了帐篷中的食用油,没有伤及周老师;曾经因为外出时间过长,刚一岁多的儿子见到她竟感到陌生。周梅老师对她的研究生要求极严,在治学上从不马虎。她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育自己的学生。
    正是因为周老师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站如此顺利。在北京答辩的时候,周老师谈及自己多年的辛苦时不禁落泪,她的工作与事迹打动了相关部门的专家与官员。
    在赛罕乌拉的几天里,我们还遇到了生态院的王立群教授和她的两位研究生。他们每天去山里采集草类标本,晚上还要压制标本,一忙就是到夜里两点。由于要给标本做防腐处理,他们需要长时间接触福尔马林,结果手被弄得又红又肿,可他们依然坚持工作。若非亲眼所见,我们很难想象这看似简单的标本竟需要投入如此的努力。
    正是因为像周梅这样的专家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忘我的工作才捍卫了赛罕乌拉这片圣土的尊严。当我们忘情与赛罕乌拉的灵秀时,别忘了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的农大人。


责任编辑:赵殿武
阅读:

上一条:我校2009级学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举行

下一条:现代化与牧区发展国际研讨会暨全国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