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实践”项目
获批教育部结题验收优秀等次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结题验收结果,由我校高聚林教授主持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实践”项目获评“优秀”。自治区教育厅对学校这一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
原文链接:https://jyt.nmg.gov.cn/jydt/bjjy/202509/t20250926_2796349.html 。内容 如下: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结题验收结果,由内蒙古农业大学高聚林教授主持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实践”项目获评“优秀”,为我区高等农林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工作增添新成果。
自项目启动以来,内蒙古农业大学始终立足新时代农林教育内涵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直面传统农林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科壁垒、知识结构单一、产业对接不畅等痛点,锚定多学科交叉融合核心方向推进综合改革。经过三年深耕实践,该校成功构建“1+X”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配套打造“X+N+Y”模块化课程体系,推动农科与理工、人文、信息等学科深度交融,着力培育兼具扎实专业基础、宽广跨学科视野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农林人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系列创新举措落地见效。一是强化价值引领,实现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全覆盖,厚植学生“学农爱农、服务三农”的情怀,增强专业认同感与责任感;二是深化课堂革命,教师积极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广泛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热情;三是建强师资队伍,组建4支高水平跨学科教学团队,促进教学研讨与协同授课常态化;四是创新评价机制,构建涵盖知识、能力、素质的“五位一体”综合考核体系,突出过程评价与能力导向,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自治区教育厅以建设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牵引,始终将农林教育发展置于优先位置,持续加大对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科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下,该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增至2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达1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5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67门;高质量建设“自治区耕读教育基地”和草业现代产业学院等4个自治区级示范性特色学院,为农林人才培养筑牢实践根基。 下一步,自治区教育厅将进一步强化新农科建设,持续引导全区高校深化农林教育改革,加大优秀项目成果推广力度,推动高等农林教育更好对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我区培育更多高素质农林人才,助力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复审:付海东 终审:郭松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