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平实 平易 不平凡——缅怀导师郭和以教授

添加时间:2019-09-10 08:14:24 来源:党委宣传部 校友:董常生 陈建新 李淑蓉

我们的导师郭和以教授,他的大名是在40年前我们从大学教科书上看到的。他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兽医学本科专业《兽医解剖学》统编教材的主编,这一学科的学术权威,能成为他的学生是我们人生的一大幸事。

1.踏实人生,契而不舍的追求

郭先生是一位谦卑的人。那时的他已年逾古稀,满头银发,但步履矫健,声如宏钟,思路敏锐,精神矍铄。

他同任何人谈话说事永远是和颜悦色,平心静气。他总是静静地听着你把事说完,然后常常是一句“我的想法是……,您看合适吗?”我们同他相处,好像既是面对慈祥的师长,又有一种父爱如山的感觉,他永远带给我们温暖和信心。

郭先生的信仰忠实而虔诚。他通过契而不舍的追求,90岁高龄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平生的夙愿,成为我党历史上入党时年龄最高的党员之一。

郭先生学识渊博,业精于勤。我们的硕士论文从立题、开题论证、实验设计和试验操作、论文数据采集及验证、论文撰写和修改他都悉心指导甚至亲力亲为;每一个环节、每一条数据、每一个字词,他都认真审核甚至有些苛求。为了使我们的论文质量达到要求,他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增添了多少华发。

他的高尚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长者风范永远感召和激励着吾侪后学。

2.平常脚步,乐观向上的情懆

郭先生生于1918年2月25日,2010年7月26日去世,享年93岁。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后他曾头戴3顶政治“帽子”。他出身地主家庭,又是高级知识分子,“文革”中自然就成了被专政的对象。10余年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劳动改造”并没有消磨掉他的理想和志气,他不仅奇迹般地战胜了常人难以克服的艰难困苦,还在繁重的劳作之余撰写了《内蒙古中药材栽培》一书,多次再版,行销全国。

后来,当有人和他提起往事时,他总是微微一笑,岔开话题。记得在一次聊天中,我们谈到人生的价值时,他随口吟了两句:“人生劳作是与否,精神振振话春秋”。这虽然不能称之为诗,但却披露了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郭先生一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只是千百万普通知识分子中很平常的一位,就像一部庞大机器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虽然微小却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郭先生的人生情操和生活态度时刻感染着我们,他留给后人的无形财富就是永远保持生命的勃勃生机、永不自满的治学态度和老当益壮的精气神。

3.大家风范,博大宽广的胸怀

1976年,“文革”的野火在中国大地燃烧了整整10年终于熄灭。第二年,重新出来工作的邓小平同志自告奋勇抓教育,在他的推动下,恢复了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为适应高校教学的需要,农业部和教育部组织编写农林本科专业的全国统编教材,郭先生凭借他在动物解剖界的影响力被指定为全国兽医学本科教材《家畜解剖学》的主编 。

当时,郭先生还在“牛棚”中接受“改造”。是内蒙古农牧学院的领导大胆地采取了“特殊办法”,从“牛棚”中将他接出来主持了教材的第一次编写会议。

参加该教材的编写人员几乎囊括了解放后我国动物解剖学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中间有安徽农业大学原校长沈和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祝寿康先生,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谢铮铭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林大诚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田九畴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张立教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林进凯教授。郭先生以主编的身份领导和主持了《家畜解剖学》教材编撰的第一次工作会议。

十年“文革”,知识分子无用武之地,报国无门。在“文革”结束呈现出来的大好社会环境的激励下,广大教师经过多年的知识积淀、思想酝酿形成的工作激情,呈井喷式迸发。教材编写会议上,与会人员发言踊跃,各抒己见,学术交锋刀刀见骨,场面热烈而感人。面对此情此景,郭先生成竹在胸,集思广益,发扬他乐于倾听善于沟通的优点,采用和风细雨的漫谈方式,以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和果断决策的工作方法驾驭了教材编写会议的全局,顺利安排和确定了编写大纲和任务分工,为教材的按时出版奠定了基础,这种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在学界传为佳话。

该教材出版后在我国兽医本科课堂教学使用了10多年,后来在郭先生的主持下修订了两次并多次印刷,成为大学兽医学本科专业教材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基层临床兽医和畜牧兽医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4.默默耕耘,潜心笃志的探索

郭先生从教40余载,曾在西北农业大学任教,1953年响应党的支边号召到内蒙古农牧学院工作。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边疆的教育事业,把全部心血和汗水洒在了船骥之托于他的草原和沃土上。

解剖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形态学的课程,抽象而又枯燥。如何讲授好这门大学必修课是从事该课程教学人员不断探索的研究课题。

内蒙古农牧学院解剖教研室为解决这一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在郭先生的倡导和影响下,老师们巧妙地利用北方气候相对干燥的自然环境条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研制出了动物干制标本制作方法,并根据教学的要求,成系统地制作出了能满足畜牧兽医学教学的全套标本。他们所制作的标本在规模、系统性和工艺水平上堪称当时国内一流。吉林大学杨维泰教授评价说: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动物干制标本教学模型制作技艺精湛,世界一流。张玉龙(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经常在各种场合赞许:郭先生领导教师们制作了如此规模的动物标本,仅仅是福尔马林的熏蒸味一般人都会受不了,我们都很佩服,不简单呐!

1984年,自治区政府授予郭先生领导的课题组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以表彰他们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5.身体力行,呕心沥血的恩师

郭先生躬耕杏坛四十余载,桃李满天下。我们初次谋面,先生已是年过古稀之人。当我们第一次站在他的面前时,感觉他身材魁梧,神采奕奕,西装革履,和蔼可亲而彬彬有礼。这是他重返教坛后第一次带研究生,陈建新(后为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兽医师,企业家)、李淑蓉(后为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博士)和董常生3人是郭先生的开门弟子。

就读研究生的3年,我们没有让郭老先生少操心。从入学开始,我们除从晚上11点半到第2天晨7点钟起床的休息时间外,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实验室或教室度过。特别从二年级开始,实验室成了我们“坚守的阵地”,吃饭、做实验、娱乐和闲谈都在实验室,以后郭先生陆续招的师弟师妹们也学着我们这样作息。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实验体会,一起制定“攻守同盟”。

郭先生也和我们一起作息,师生关系越来越密切。同学们都积极向上,实验创新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郭先生几年如一日地这样“盯着”我们,实在是太辛苦了,再说我们也想“自由”一点啊!在这一点上,郭先生是“吝啬”的,他把时间看得比金子还要珍贵。

郭先生历来做事认真,循规蹈矩。记得第二学期开始上专业课,郭先生给我们3人讲第一节课,师弟师妹们坐在离我们较远的座位上旁听。郭先生穿戴整洁,上课时间一到点便很严肃的站在了讲台上说:“现在开始上课。”我们仨坐在座位上准备听他讲课。没想到他却说:“你们得按规矩来。我说‘现在开始上课’,你们得站起来齐声说‘老师好’!”于是我们这些研究生又当了一回“小学生”。后来,有几位淘气的师弟师妹们私下里学着郭先生的语调让在场的人“起立”“坐下”,并有所发挥,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郭先生治学严谨,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我们在做一项预实验时曾和郭先生发生过一次冲突,这件事使我们终生难忘。记得我们的预实验连续做了3次都不理想,并且找不到原因。我们苦思冥想了几天,突然想到可能是追踪神经的药物剂量不够,便向郭先生汇报并提出把剂量增加一倍的建议。郭先生认为该药物价格非常昂贵,没有把握推断实验会成功,因此没有同意我们的建议。但是的我们成功心切,就在实验时自作主张增加了关键药物的剂量。实验结果3天以后才能显示,第2天我们向郭先生作了汇报。郭先生仔细听着,足足3分钟不说话,我们觉得那一刻时间过的特别慢。突然,他一改平时儒雅之风,对我们大发雷霆,狠狠地批评了我们先斩后奏的做法,说如果带到以后的工作中,危害很大,必须引起警惕,下不为例。

后来虽然实验成功了,但郭老师没有表现出喜悦之情,因为他更重视的是“人”的培养。在他看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格比实验成功更重要。

先生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是没有夹杂任何私心的。从此,我们对那两句格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了更深的体会。

郭先生在平淡的岁月、平实的工作和平易待人的点滴琐事中成就了自己的不平凡,从而在我的心目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郭先生,我们将永远铭记您于心间!

2019年中秋定稿于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董常生:山西农业大学原校长,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

陈建新: 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兽医师,企业家。

李淑蓉: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博士导师。

郭和以教授同本文作者之一董常生1988年夏照

郭和以教授同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解剖学研究生培养团队在一起

 

责任编辑:王丽 审核人:王忠东 阅读: